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 » 正文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朱共山:科技是推动碳中和进程的根本力量
日期:2021-09-2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di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碳经济时代已经呼啸而来,随着‘双碳双控’力度的不断加强,我们的生产生活模式正悄然发生改变。”在2021中国清洁能源科技资本峰会上,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朱共山表示,“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文章,首先需要面向未来,统筹算好‘经济账’和‘生态账’两本账。这其实是一个站在保护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重新进行‘价值发现’的问题”。

在朱共山看来,碳中和是一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载体,以科技为根本,由金融和资本来赋能,全社会参与的伟大进程,它也同时将为社会经济系统带来全新的变化。

对此,朱共山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碳中和进程将带来企业评价方式的改变,重塑企业的根本竞争力。企业作为承载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群体,将是这场全社会减碳运动中的主力军。“双碳目标”背景之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一去不复返。“两高”项目得到遏制,能耗指标日趋收紧,企业不再单纯以经济规模和财富指标来进行评价,而是以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也就是“碳生产力”论英雄。

“企业必须要制定清晰的‘双碳’行动方案并付诸行动,将碳成本纳入生产决策考虑,考虑如何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产生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加强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朱共山表示。

第二,碳中和进程将倒逼产业实现深度脱碳,拥抱绿色低碳转型。朱共山谈到,“双碳”目标下,国家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未来,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现代能源体系将在碳中和进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国家同时提出,“到2030年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接下来,电力系统将更多地以风电、光伏为主导增量,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储充氢多能互补将成为标准配置,储能产业迎来万亿级市场的商业爆发拐点,以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

第三,科技是推动碳中和进程的根本力量,低碳和净零排放技术与绿色发展模式,将会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朱共山以协鑫集团的颗粒硅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典型的碳中和引领性迭代技术。仅颗粒硅一项,协鑫就可以带动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再次实现至少80%的碳减排,并且带动光伏发电实现了从源头开始,全过程、全周期的深度脱碳和清洁生产应用。

朱共山表示:“技术迭代和模式创新大力推动减污降碳,碳中和进程中,技术为魂、创新为本,‘低碳/零碳科技’是核心,‘碳指标’是检阅手段,低碳技术将从供给侧走向应用端,直接触达C端,在工业、交通、建筑、ICT等多个领域得到体现。”

第四,绿色低碳金融和资本将极大地赋能碳中和,引导资本要素向绿色低碳产业大规模流动。朱共山谈到,截至目前,国内投向绿色环保、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方向的绿色产业基金超1000只,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就设立了50多只绿色基金,且多数为百亿元级基金。协鑫集团也围绕移动能源、氢能领域设立了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多只基金。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表示,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正在研究直达实体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双碳目标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绿金”和“绿产”的结合,将孕育无限的绿色投资机遇。

此外,朱共山建议,进一步出台“绿政”细则,严控行业内的高能耗技术路线项目核准审批,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率高的产业和项目倾斜,引导产业优化布局;鼓励“双碳经济”技术与模式创新,建立市场引导技术进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支持符合双碳目标导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在项目许可、能耗指标、土地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性支持;扶优扶强,示范带动,让低碳标志性成果、普遍性经验,能够更好发挥示范作用。

原标题: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朱共山:科技是推动碳中和进程的根本力量
 
相关阅读: 碳中和 光伏发电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