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储能市场百舸争流 行业突破亟待系统性协同创新
日期:2021-09-2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2021年,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储能无疑是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赛道之一。

一方面,随着政策加码,资本加速布局;另一方面,储能发展仍存在供应链安全、技术进步等瓶颈。而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参与者如何发力,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9月23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中国清洁能源科技资本峰会”在京召开。在以“数字化、储能加持清洁能源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智新咨询首席分析师曹宇、江苏天合储能总经理韩亚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晶科能源研发总监张昕宇、隆基清洁能源总经理助理康凯、协鑫能科战略研究部总监马海伟等业界人士齐聚一堂,深入探讨数字化、储能等与清洁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

双碳目标之下

跨界融合发展成趋势

谈及光伏产业,晶科能源研发总监张昕宇表示,“碳中和”是一个宏伟的概念,强调的是应用端,其对光伏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光伏在不降低能源消费的情况下,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光伏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更低的成本、能耗和更少的环境影响,创造出更多的电力。这与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但隆基清洁能源总经理助理康凯认为,随着光伏、风电占比的提高,也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了挑战。“电网需要发电和用电平衡。随着光伏发电装机增加,其白天发电量可能比整个使用量还大,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系统的不平衡。同时,这也会给光伏发电带来成本问题。对此,隆基股份的解决方案是引入氢能,将电转化为氢,同时不提高光伏系统成本。”

以水风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零碳能源,特别是风光等非水可再生能源,虽然具有清洁零碳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短板。也正因为此,市场期待其可以获得储能、氢能、数字化等技术的辅助,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江苏天合储能总经理韩亚西表示,当下行业已掀起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浪潮,光伏、风电、储能要全面融入发电系统,这意味着不能单单从发电设备角度思考问题,而一定要有电网交互的思维。“这一模式面临两大瓶颈,首先,如何建立合理的、市场化的电力交易体系?其二,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各个环节可追溯、在发电整个过程中,做到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监测、可控?这是业界需要向华为这样的巨头学习的重要内容,即如何实现数字化和新能源的融合。”

目前电化学储能拟在建项目

达到了3.5GW左右

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资本加速布局储能领域,积极开拓储能项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介绍,今年上半年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超600MW,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电化学储能拟在建项目达到了3.5GW左右,而去年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装机大概仅有1.57GW左右。此外,今年下半年在建储能项目普遍体量较大,从几十MW到百余MW,个别项目甚至达GW级。

协鑫能科战略研究部总监马海伟表示,“目前国家电力装机总容量23亿千瓦,按此规模,若想完全满足新能源发展需求,需要配置各类储能装机的规模预计在2亿千瓦以上,而现在我国总共储能规模包括抽水蓄能也仅有3000多万千瓦,潜在市场的空间巨大。”

刘勇认为,在“双碳”背景下,储能热度与技术均有提升,但距离真正落地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需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系统集成方面要重视智能化、安全可靠性、数字化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储能的规模化发展应建立在整个储能系统的迭代升级基础之上。

马海伟表示,储能在规模化应用初级阶段离不开国家支持,业内呼吁国家进一步扩大电力峰谷价差;协调低成本资金支持;加快推动绿证等政策支持。此外,储能的发展还需要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成产学研结合,加速技术更新迭代,进一步降低储能成本,提升安全性能。

原标题:储能市场百舸争流 行业突破亟待系统性协同创新
 
相关阅读: 储能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证券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