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整县推进的名单已经在半个月前敲定了,但一家生产光伏组件的民营企业老板肖智柏依然忧心忡忡。他的担心在于:一是部分农村地区对于户用光伏并网接入变压器容量的比例仍有较高限制;二是屋顶资源“争夺战”火热打响的背后,投资回报率却并不乐观。
肖智柏是江西晶昶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自6月份开始,身处光伏行业的他就被卷入一场“抢屋顶”的热潮之中。从六月盛夏到九月金秋,这场吸引众多央企、民企争相入局的“抢屋顶”热潮至今仍未褪去。
这场风潮的引燃点是,今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的《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由于分布式光伏多建设在“屋顶”,因此竞相争取光伏建设资源的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抢屋顶”。
据统计,截至9月6日,率先入局的国家电投狂揽60个整县光伏项目,遥遥领先;国家电网已签约的项目达到13个;国家能源集团签约项目11个;华能集团签约7个。此外,协鑫、晶科、正泰、中来民生、林洋能源、中利集团等民营企业也以独立开发或与央企合作的形式,参与整县分布式光伏的竞争。
天风证券分析认为,分布式光伏已经成为扩大我国光伏发电的应用规模的重要抓手,各地方政策持续跟进,各央企民企纷纷入局抢占分布式光伏资源。未来分布式光伏增长空间广阔。
9月14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试点县(市、区)676个,全部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热潮之下仍有冷静的思考。多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称,破除光伏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仍需各地落实统一要求,取消过时的门槛限制,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保障分布式光伏顺利推进。
“我们在江西省内有些地市申请安装光伏时,当地明确拒绝。他们的说法是,只允许装变压器容量的30%左右,再高就不批了。”肖智柏称。
肖智柏认为,这种要求可能是出于技术安全的考虑,农村用电不稳定,白天用电量很少,但是光伏的发电高峰期却在日间。用户用不完的电,被传输上网,如果超过了一定阈值,逆变器等部件可能出现故障甚至烧毁。
第一财经查询2017年实施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口技术规范》,其中要求:当户用光伏接入规模超过25%时,配电变压器应做相应改造;当发电量超过接入变压器年用电量50%时,宜开展专题研究。
上海市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钱峰伟告诉记者,分布式光伏并网主要考虑两个限制因素:一是安全技术,过去电网公司在给一个地区分配变压器容量的时候,主要参考的是这个地区的用电量,建立在使用火电等传统能源的逻辑上,因此农村地区的变压器容量较少。二是消纳能力,每个地区的用电量有限,多余的电不能就地消纳,如果外送则抬高了输电成本。
既然实践中存在诸多限制,为何众多企业还纷纷入局呢?“他们在押未来。”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在解释当前白热化的屋顶资源争夺战时说。
“我们很大程度上参与东部沿海某省整县推进方案的起草,可以说这个方案是比较简单的。比如,通过现有的区县图纸计算出屋顶的容量,再结合经验和政策要求,拟定一个系数,从而计算出可利用的面积。几乎没有做技术上的筛选,没有考虑到屋顶是否适宜安装或改造,没有考虑到变压器容量和消纳能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分析,如果当地政府没有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调研和安排工作,整县推进的实际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早在十多年前,政府就一直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但是很快进入了“平台期”,根本原因在于价格机制没有理顺,投资回报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