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多元能源供应新格局逐步形成。过去五年,全省累计建成投运天然气干支线管道长度居长三角第一位。下一步,全省还将加快“外电入皖”工程建设,力争一批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并争取在2025年底前建成投用。
【动态】
合肥至六安天然气管道顺利通气试运行
9月28日上午,随着合肥机场输气站阀门缓缓开启,合肥-六安天然气管道正式通气试运行,这是安徽省今年继环巢湖高压管线庐北-严桥段项目通气运行后第二条贯通运行的省级天然气干线。自此,合肥都市圈又添能源新“动脉”,六安革命老区天然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合肥-六安天然气管道从合肥市经开区高刘镇沪陕高速与机场高速交口处,与在建环城高压天然气管线对接,沿沪陕高速向西敷设至六安市金安区东桥镇六安输气站,管线全长约36.5公里。
安徽省能源局表示,此次合肥-六安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进一步完善了全省构建南北互通、东西互联的天然气一张网的保障供应格局,促进了全省能源消费结构加快调整优化,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支撑。
【成效】
累计建成投运天然气干支线管道居长三角第一位
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天然气储备及应急调峰能力显著提升。过去五年,全省共建成省内天然气管道922公里,累计建成投运天然气干支线管道3292公里,居长三角第一位;长输管道通达全部省辖市和40个县(市),“三纵四横一环”省级天然气主干网架逐渐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五年,安徽以年均3.6%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7.3%的经济增速。2020年,全省更是以占全国2.95%的能源消费,支撑了占全国3.81%的经济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43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的0.55吨标准煤。
近年来,全省电力系统更加优化。“十三五”合计新增装机2664万千瓦,其中,煤电新增756万千瓦、占新增装机比重28.4%,风电、光伏新增1517万千瓦、占新增装机比重56.9%。截至2020年底,全社会发电装机规模达到7816万千瓦。
来自安徽省能源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省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6.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2.9%,同比增加113.4亿元、增长26.2%,投资完成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可再生能源】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为新能源项目预留空间
今年以来,全省天然气消费量保持高速增长。前8个月,全省天然气消费量4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6%。皖东北天然气管道工程二期、天然气固镇-灵璧-泗县支线、天然气颍上-蚌埠联络线……9月份,安徽省还核准批复了一批天然气管道项目。
“2020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63.4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3.2倍。”下一步,全省将加大清洁能源开发支持力度。一方面,积极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建设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配套苏皖管线天长-合肥、青宁管道扬州-滁州天然气管道,加快推进湖州-宣城皖浙联络线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同时,强化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安徽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加快智慧光伏融合发展,有序发展风电;并加大对新能源项目的规划、土地等要素支持,在编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时为新能源、储能等项目预留空间。
【外电入皖】
争取一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力争2025年前投运
近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安徽段开工。该工程-安徽段全长492.033千米,途经六安、安庆、铜陵、池州、宣城5市12县区。
安徽省能源局透露,安徽段计划2022年11月具备带电条件。“竣工投运后,华东电网将获得800万千瓦的绿色清洁能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电力保障。”
今年以来,安徽全社会累计发、用电量大幅增长。1到8月,全社会发电量20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全社会用电量1799.7亿千瓦时、同比2020年增长14.9%,较2019年增长16.3%。
接下来,全省将加快“外电入皖”工程建设。目前,省发改委已与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等省发改委签订了电力合作协议,并多次赴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对接汇报“外电入皖”事宜。
下一步,安徽将积极争取将陕西—安徽等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纳入国家能源电力“十四五”规划,力争2025年前建成投运。
“十四五”期间,全省还将结合气源供应、电网接入和调峰需求等情况,在合肥等地布局燃气调峰机组,增强电力、天然气双调峰能力。同时,探索建立电力需求响应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占年度最大用电负荷3%左右的需求侧机动调峰能力。
原标题:安徽省多元能源供应新格局 已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