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硅片市场再度迎来新玩家,10月12日,宇晶股份公告称,公司计划出资1.9亿元设立控股子公司太原宇晶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太原宇晶”),拟作为公司将来在太原市开展大尺寸硅棒、单晶硅片研发、生产与智能制造项目的运营主体。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切入光伏硅片赛道,包括上机数控、京运通、双良节能等,这些企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主营业务原本为各个环节的光伏制造设备,进而延伸硅片制造业务。以宇晶股份为例,其多线切割机、金刚石线等产品就可用于硅片制造过程。
新玩家进入硅片赛道无疑是看中了这一环节丰厚的利润,但是目前行业面临的窘境不容忽视。一方面,硅片上游的硅料价格一涨再涨,已经突破25万元/吨,硅片制造成本骤增;另一方面,硅片虽然能向下传导成本压力,但本已拥堵的市场难免会面临一场洗牌。
宇晶股份布局硅棒、硅片业务
宇晶股份的公告显示,董事会同意公司与友拓新能源、浩发光伏共同出资在太原市设立控股子公司太原宇晶,拟作为公司将来在太原市开展大尺寸硅棒、单晶硅片研发、生产与智能制造项目的运营主体。拟新设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宇晶股份出资19亿元,占比95%;另外两家分别出资500万元,各占注册资本的2.5%。
据了解,两家合作方主业均涉及光伏,友拓新能源经营范围包括硅片、太阳能电池销售等,浩发光伏主营太阳能电池、硅棒、硅片销售等。值得一提的是,友拓新能源由徐建、周同义分别持股50%,浩发光伏由杨淑梅100%持股。
根据公告,合资公司太原宇晶的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材料、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碳化硅晶片、太阳能电池、碳碳复合材料等的开发、生产、加工、销售。
宇晶股份表示,光伏硅片加速向“大尺寸”和“薄片化”方向发展,设立控股子公司太原宇晶,将有利于公司更好地把握光伏行业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充分发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光伏行业高速切割设备、金刚石线切割耗材、碳碳热场保温制品、切割工艺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配套协同优势,有利于扩大和完善公司在光伏产业链的整体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宇晶股份实现净利润122.9万元,同比增长116.25%,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光伏设备产品的需求增加。例如,线切割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8.89%,公司新增的金刚石线和热场系统系列产品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0%。
宇晶股份认为,设立太原宇晶将实现公司在产品类型和产品领域的拓展,有助于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新的驱动力,改善公司收入结构并提升盈利能力,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太原宇晶设立后,其经营情况将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对于本次投资,宇晶股份也提示了相应风险,公司称,新设公司所从事的大尺寸硅棒、单晶硅片研发和生产业务是公司新开展的业务,未来发展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在团队经营管理、技术经验和市场开拓上存在不确定性。
新玩家令硅片赛道愈发拥堵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已先后有上机数控、京运通、高测股份、双良节能等多家公司新进布局硅片业务,并且均有不同程度进展。
其中,上机数控起步早,进度也最快。近日,上机数控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与龙恒新能源就“单晶硅片”的销售签订长单销售合同,对方总计向弘元新材采购单晶硅片6.7亿片。根据测算2021-2024年销售金额为39.3亿元(含税),不含税为34.78亿元。
上机数控布局硅片的收益同样十分显著,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31.08%至35.9亿元,净利润增长464.59%至8.49亿元。公司称,自进入单晶硅生产领域以来,迅速打开市场,将单晶硅业务打造成公司的重要赢利点;目前,“5GW单晶硅生产项目”及“8GW单晶硅生产项目”均已全面达产,实际产能可达20GW。
双良节能是在今年上半年计划拓展单晶硅片业务的,近日,公司也多次披露项目进展。9月11日,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首台单晶炉成功安装;10月5日,大尺寸单晶硅棒实现批量生产。根据公司表态,未来要力争做到行业前三名。
值得一提的是,9月底,双良节能已签订硅料大单。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与新特能源及其关联方签订采购合同,涉及多晶硅料8.22万吨,预计总金额约为174.68亿元;同时还与江苏中能硅业签订采购合同,涉及多晶硅料5.275万吨,预计采购金额112.09亿元。
硅片赛道涌入新玩家的逻辑一是高毛利,二是市场呼吁独立供应商,但是,在众多新玩家涌入后,这一赛道正变得十分拥堵。今年3月,记者曾统计硅片新玩家的产能规划情况,当时已建成及拟建设的硅片产能就超过187GW,预计投资总规模超过460亿元。这还不包括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两大龙头的产能情况,此外,半年多来,新增规划产能又有上升。
硅片赛道变得拥堵的同时,产业链价格波动的风险也在加剧。今年9月底,硅料价格突破25万元/吨,且目前仍未见顶,硅片制造成本骤增;在此之后,中环、隆基两家龙头公司先后宣布提高硅片报价。光伏产业链价格不断攀升难免抑制终端需求,即便未来价格恢复平稳,现有及在建硅片产能也已明显过剩,届时恐怕又将面临一场行业洗牌。
原标题:这家上市公司试水光伏硅片产业,斥资预计近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