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千岛之城。阳光、海风、浪花,不但吸引万千游客蜂拥而来,也赋予舟山得天独厚的新能源发展潜力。
如何向大自然谋求绿色能源,聚焦清洁能源转型。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坚持地区经济发展所需、未来发展所向、舟山电力所能的总体建设思路,以多元融合高弹性海岛电网建设为路径,大力助推“风光潮”新能源发展,因地制宜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消纳等问题,全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市。
挖掘巨大潜力 加速“双碳”进程
舟山,有着超过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超2万平方公里。丰富的海洋和风能资源,赋予了舟山发展海上风电以及潮流能的巨大潜力。舟山还拥有1300多小时的太阳能年利用时间,是浙江日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光伏同样大有可为。
风电和光伏是目前国内主流的新能源。其中,海上风电相较陆上风电更加高效,年发电量要多出20%~40%。对于沿海地区,潮流能优势明显,对比风光能的波动性短板,它的规律性很强,且可预测。
“十三五”期间,以上新能源取得较大发展。
截至2020年底,舟山已建成:
海上风电装机48.6万千瓦
陆上风电装机16.25万千瓦
光伏发电装机15.1万千瓦
海洋能发电装机0.22万千瓦
新能源开发方兴未艾,更大布局在后面。打开《浙江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舟山规划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占全省50%。预计到“十四五”末,舟山将新增风光潮等新能源装机容量400多万千瓦。
岱山秀山岛上,舟山单体投资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从8月完成签约,到建成投运,预计仅需一年,届时年均发电1200万度,节约标准煤4320吨。
经初步测算,未来新能源供电能完全满足全市需求,煤电、油电、气电等传统能源使用率将大幅下降,向“双碳”目标迈进。到那时,舟山还将改变长期以来需要大陆支援送电的情况,大量的新能源余电将反供给宁波、嘉兴等周边城市,助力浙江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深化技术运用 确保“优质”电能
大规模开发新能源,是机遇,亦是挑战。在新能源发电并网过程中,波动性较强、输出功率稳定性差,以及电力谐波的产生等,几种因素都会影响电能质量。
随着去年以来,岱山两个海上风电项目先后接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舟山本岛至鱼山输电线路的供电压力缓解不少。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谐波问题越来越明显。“我们在抓紧做谐波治理,然后再考虑接入更多的海上风电项目,满足基地需求。”
公司运检部专职邓业介绍,有源滤波器被业界认为是抑制谐波技术中最有前景的手段之一,也是治理谐波的主要方法。
它通过精密计算生成补偿电流,对电网谐波电流进行补偿或抵消,主动消除电力谐波,优化电能质量。
据介绍,谐波问题的产生,与电力输送的载体有密切关系。“目前舟山新能源项目都是长距离交流电缆输电,谐波随着传输距离增大而进一步放大。”邓业说,最理想的是直流输电,基本没有谐波,但适用条件有限制。其次是低频输电,这项技术正处于试验阶段。
对于未来的海上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来说,电力怎么输、输到哪儿,也是个问题。经多年发展,舟山海域的输油、供水等海底管线极为密集。这种情况下,每敷设一条新海缆都是一项巨大挑战。公司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方案”的原则,正积极规划输电路线,坚持“宁可让电等发展,绝不能让发展等电”。
加大储能布局 构筑“弹性”电网
虽然优点诸多,但多数新能源存在波动性、间歇性等问题,面临着“靠天吃饭”的难题。以风电为例,风大时发电多,风小时发电少,电力输出极不稳定;有时用电高峰期的时候风力小,用电量下滑的时候风力却变大了,使得用电和供电两端难以平衡。
对此,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储能设施就像一个充电宝,把暂时多余的电储存起来。如果有需要,储能设施可以随时放电。”公司发策部专职施旭表示,“新能源+储能”将成为新标配。
今年5月,公司促成舟山市发布《关于建立舟山市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通知》,指出要保障清洁能源长效消纳,鼓励各方开展储能配套设施的建设,岱山、嵊泗因地制宜,各自出台了相关政策。
今年新签约的金塘100兆瓦滩涂光伏项目和岱山大长涂10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响应号召,均已规划建设储能设施。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网“弹性”,公司做好电力“管家”,重点加强风电场功率预测,通过预测风电出力情况进行电力电量的平衡,并对海上风电集群的全天候预报预警及运行风险评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电网用电负荷是实时的,所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未来,煤电、油电、气电等传统能源设施还将继续发挥作用,作为辅助电源,协同新能源共同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原标题:【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市】追“风”逐“日” 踏“浪”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