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面临的关键点则不一样,曾经隆基与中环两强争霸的局面一直在强化,但2021年及此后,这样的格局重新面临着挑战,组件企业、设备企业入局硅片产业似乎正让行业重回战国时代。
硅料:史诗级涨价后的隐忧
在2020年1月的文章《通威股份:硅料、电池片盈利改善预期强烈》(杂志分为两篇文章发表)中曾提到:从2017年开始,多晶硅料龙头企业连续2年的快速扩产,导致供过于求,若再考虑进口则更加过剩,价格上不到2年时间也已腰斩。而截止到目前,四大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和保利协鑫都没有公布下一轮扩产计划,这使得2020年新增产能将极少;多晶硅行业20年供需格局有望明显好转。
而且,这还没有考虑到2020年大规模硅片扩产带来的需求增量,明年硅片领域的竞争将白热化。“当硅片爆发价格战之时,硅料会出现一波被动去产能,二线硅料厂如康博、中硅、盾安、东立光伏、鄂尔多斯正式迎来批量退出的时代,紧接着就会出现硅料结构性紧缺。所以:2020年当硅片价格战打响之时便是硅料紧缺进而涨价的发令枪,是硅料苦尽甘来的号角。”
虽然在受到疫情的扰动,导致涨价时间点有所推后,但行业依旧“如期”迎来史诗级的价格大涨。2020年6月初的时候,多晶硅致密料的成交均价基本在6万元/吨上下。在此后便开始了一路向上狂奔的走势。这一狂奔的走势,一直持续了1年时间,在2021年7月份才出现一点高位回调,成交均价在21万元/吨。此后,因为缺电和限电,作为电力消耗大户的硅料受到冲击,价格小幅回调后继续大涨。根据PV Infolink数据,截止11月3日,多晶硅致密料成交均价达到26.5万元/吨。
从行业整体的前3季度业绩看,上游从工业硅、硅料到硅片盈利体量及质量均大幅领先于全行业。硅料短缺推动价格大幅上涨,并具备直接转嫁上游成本的能力,因此对本环节利润留存率较高。但从估值来看,两个环节均处于行业中下游水位,价格见顶后,高光的业绩表现是否能够维系是市场主要的顾虑。
硅料环节Q3价格和盈利水平均达到历史峰值,随着新增产能投产、上游工业硅价格的回落等因素影响,硅料价格将进入到下行通道,这是市场未来需要考量的地方。
2021年新增产能基本只有通威。公司永祥新能源二期5万吨项目已于11月2日投产,现有产能14万吨,预计保山一期5万吨年底投产,21年底硅料产能有望达19万吨。全行业规模化产能释放需到22年底,通威包头二期5万吨及乐山一期10万吨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预计22年底也将建成投产,届时产能有望达34万吨。这意味着21Q4及22Q1硅料价格仍有望维持相对高位。然而,变动因素已经埋下,22H1开始硅料产业链价格将迎来大考,如面板行业那样,两三个月时间跌幅超过60%也不是不可能。
表一:2021年主要硅料厂月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招商证券
硅片:重回战国时代?
在“拥硅为王”的时代,硅料价格的大涨严重伤害了整个行业的景气度,特别是终端对价格非常敏感的组件,不涨价就是亏本买卖,涨价则面临需求马上下滑的问题。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25.56GW。中国光伏业协会7月底曾预计,2021年全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50GW到170GW,中国味55GW到65GW,虽然这两年有四季度抢装的“脾性”,但单季度至少30GW依旧压力不小。
这样的需求情况,产业链中向组件转移的成本压力,必将向上游反噬。实际上,在硅料价格有下降预期,组件端将转嫁的成本倒推回去的情况下,组件领域有望在2022年迎来量价都较为友好的局面。
然而,此前与硅料一样,具备较强成本转移能力的硅片可能就有点麻烦。不仅面临成本转嫁的反噬,而且新玩家的入局正改变此前硅片领域持续强化的两强争霸的局面。
曾经,隆基、中环单晶硅片产能一度占据市场份额超过70%。此后,随着多晶出局,两强的市场整体占有率继续提升。然而,组件厂商及光伏设备厂商加入硅片行业的争夺,中游环节正重新进入战国争霸的混战时期。
首先,今年2月,中环股份抛出了史上最大投资计划,硅片产能直逼隆基股份。公司拟在宁夏银川投资120亿元建设50GW(G12)单晶硅片。项目达产后,中环股份的单晶硅片产能将从85GW提升至135GW以上,其中210产能将超过100GW。
晶澳科技在3月份宣布,拟于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建设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项目投资总额50.24亿元。此外,上机数控、京运通、广东高景太阳能和双良节能等设备企业也加入了硅片的混战。隆基此前的目标是在硅片环节实现全球45%至50%的市占率,组件市占率30%左右。单从硅片的角度看,难度不小。
表二:硅片产能预估
数据来源:索比光伏网、万联证券
如果这样,2021年5月SolarWit治雨那一篇颇具争议的《杀鸡取卵的硅片,正处在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上》可能正在应验。由隆基推动的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道路,导致大量下游企业——曾经主要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现在无论是电池片还是组件上都是对手(主要是组件厂商),不得不扶持或直接进入上游硅片领域,让原本格局稳定的硅片环节重新陷入无序竞争状态。
而且,硅片领域的尺寸之争正已经白热化,根据业内机构PV Infolink的预测,到2023年,210尺寸组件产品将取代182尺寸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这一变化可以说是市场始料未及的。在中国光伏业协会2020年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版》中预测,未来160-166mm在2025年占据超过50%的份额,而210市占率或仅有28%左右(彼时182硅片还未发布)。即使是182发布后,市场依旧看多182,一来其向下兼容性更好,二来其更少受制于运输的集装箱问题。(见图一)
图一:2020年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版》不同尺寸硅片市占率预测
然而,包括PV Infolink和CPIA(中国光伏业协会)在2021年后的预测开始大变样。CPIA在2021年初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版》中预计,到2030年,210市占率将接近75%,而182则刚刚过25%。而PV Infolink显然更加激进,预计2021年末210的市场份额就将达到18%,而到2025年或将超过70%,而182则仅有30%占有率。(见图二、三)
图二:2021年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版》不同尺寸硅片市占率预测
图三:PV Infolink对不同硅片尺寸市占率预测
原标题:光伏新能源:硅料拐点 硅片“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