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一大早,许多睡眼惺忪的电力人士点开“微信”,就发现已经被一篇公文“霸屏”,行文风格四平八稳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众多转发者在此文的正文前,按照各自的关注点加上提示标题,有人关注取消目录电价,有人关注电力市场化等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多的业内人士在加入转发队伍之前,多少有点“懵圈”:这么大事儿就这样令人猝不及防地悄然而至,果真是大音希声。
业内人士惊诧莫名并不奇怪,从“电改5号文”算起,已近20年矣,几番风雨,几番春秋,电价改革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慢慢地陪着你走,慢慢地知道结果”。
电价改革一路走来,一直是“迈小步、不停步”,换成官方语言叫做“积极稳妥”,市场的大门始终没有完全开启,半掩半开间,“双轨制”且行且看摸索前行。
如果站在改革主导者的位置换位思考,那么,就不难理解这样的行为。毕竟电力位于产业链的前端,电力价格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触发“蝴蝶效应”,从而,成为产生更大风险的源点、发端,后果难以设想。
然而,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电价改革小步慢行的弊端日渐显现:煤电成本无法疏导,电力价格难以反映市场的稀缺,“市场煤、计划电”矛盾仍难完全化解,煤电企业在煎熬中几近油尽灯枯,命悬一线。
压垮骆驼的或许真的只差最后一根稻草。今年下半年以来,电煤价格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同比增涨三倍以上,再次给风雨飘摇中的煤电企业一记重拳,羸弱的燃煤发电企业再无“内力”支撑双腿,只能就地“躺平”,等待“插管”延续生命残值。
本轮 “电荒”阴云笼罩四野,表面上看与煤电企业亏损、发电意愿薄弱相关,实际上是因电价“双轨制”循环不良而造成的“病理性增生”,导致煤电经营陷入愈发愈亏的恶性循环。
煤电企业打个喷嚏,整个电力市场感冒,一方面彰显现阶段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重大作用,从一个侧面说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表明电力体制改革需要系统推进、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各种“梗阻”。
有道是,历史的发展进程往往是由突发事件推动。今年“电荒”突袭无疑成了电价改革的“助攻手”。取消目录电价,扩大燃煤电价上下浮动范围。一夜之间,石破天惊!令人意外。按照“吃瓜群众”熟悉的路数,怎么着也要来个“三上三下”。
然而,看似意料之外,仍在情理之中。这次出手之所以能够“快刀斩乱麻”,是因为燃煤发电企业再也经不起“钝刀子割肉”之痛。从这个意义上看,究竟是煤电成就了电价改革,还是电价改革将成就煤电,目前很难分清。
随着目录电价取消,电价改革进一步冲破藩篱,电价的传导机制已经初步搭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大显身手,人们期待的电力市场未来已来,作为市场中的各类主体当须乘势而为,充分做好“入市”准备。
西谚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尽管“电改新政”意在疏导煤电价格,但是,还是设置了上下浮动的限制,以目前的电煤价格,煤电企业很难扭亏为盈。因而,“看得见的手”仍需持续用力,直至电煤价格回到合理的空间。
无论如何,本轮“电荒”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推进的契机,仅此而言,值得额手称庆。
原标题:电力市场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