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下称‘双碳’)目标,如果我们不改变肯定跟不上发展。”日前,浙江衢州江山市双氧水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郑荣军对记者说。
今年7月,他所在的企业凭借碳账户生成的“碳征信报告”,申请到“绿色减碳贷”并进行了绿色技改,使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率从原来的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预计年新增收益上百万元(人民币,下同)。
“双碳”背景下,衢州已为233.4万个企业和个人建立碳账户,覆盖工业、农业(林业)、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6大领域,试图摸清碳排放数据,推动全社会减排、减碳。
这是乘势而为,亦是高质量发展所需。
衢州是浙江西部森林覆盖率70%以上的生态优良区,也是高碳产业区,万元GDP碳排放强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7倍,工业及能源碳排放量占全市碳排放量比例逾90%,发展矛盾突出——碳账户建设就此重点发力。
通过在企业安装能耗采集装置,衢州实现碳数据实时采集。这一基础上,当地打破部门壁垒,建立碳排放数据库,并借鉴世界范围内的碳核算实践,凝聚多家中国高校院所等智库力量,建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碳足迹算法等6大核算方法。
借此,当地企业有了碳排放“健康码”,碳账户金融应运而生:金融机构会主动为“红色”“黄色”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助其早日“转绿”。“深绿”“浅绿”企业也会获得金融资源的倾斜,扩大绿色生产规模。
“金融机构率先支持企业减碳,事关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关乎金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徐韶华说,今年8月以来,通过碳账户金融,衢州已撬动企业投入减排、减碳技改资金46.3亿元。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能耗总量和强度)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据衢州市碳账户建设专班负责人介绍,该市将借助碳账户上线能源预算化管理系统,推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同时结合碳账户金融,在各领域催生独特应用场景。根据预测,“十四五”期间,该市碳排放强度有望下降19%左右。
“碳账户是数字化改革中诞生的一项重要应用,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付出艰辛努力才能获得成果。”中共衢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屹说。
原标题:浙江衢州为逾230万个企业和个人建设碳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