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都迎来了大降温,而比天气还冷的是上机数控股民的心。
股价两个月跌幅超过50%,市值蒸发超过500亿元。原本以为行业大打价格战,已经够糟心的了,但本周上机数控还迎来了天量解禁。
天量解禁来袭
生产硅料加工设备的上机数控,12月23日发布了天量解禁公告,该股2018年12月28日在上交所上市,如今即将上市满3年,到了限售股解禁期。
上机数控表示,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共涉及9名自然人股东及2名法人股东,分别为:杨建良、杭虹、赵永明、徐公明、杨昊、李晓东、董锡兴、季富华、杨红娟、弘元鼎创、巨元投资。
上述股东锁定期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现锁定期即将届满,该部分限售股共计171,116,400股,将于2021年12月27日(周一)锁定期满并于2021年12月28日(周二)上市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12月24日收盘,上机数控最新股价为155.43元,流通股本为1.02亿股,流通市值159亿元,总市值是428亿元。本次解禁就有1.71亿股,解禁市值高达266亿元,这次解禁的量是目前流通盘的1.68倍。
不过尽管股价大跌,原始股东的收益仍然非常高。
上机数控发行价34.10元/股,期间经历两次送转后,发行价降至19元/股附近,公司上周五收盘价为155.43元/股。与发行价相比,公司股价也有超过7倍的涨幅。
多重利空打击股价
两个多月股价直接腰斩,虽然也有,但还是不多见的,何况是发生在上机数控这只大牛股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上机数控股价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大跌呢?
首先是业绩增速无法消化股价。伴随着光伏行业的热度,上机数控股价随硅片价格一路走高,由2019年末的22.31元/股涨至2021年年9月初的突破358元/股,区间涨幅高达14倍。
但财报数据显示,上机数控净利润增速却出现了下滑。
2021年一至三季度,上机数控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2.17%、509.12%、189.40%。与此同时,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有所下滑,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上机数控的销售毛利率为19.09%,而二季度却达34.56%。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季报显示上机数控的经营性现金流为-3.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8.05%。该指标的下降说明公司的利润质量不高,销售商品很难收回现金。
其次是股东的密集减持。面对上机数控的巨大涨幅,有许多上机数控的股东选择了减持。
事实上,当前上机数控正处于多位高管的减持窗口期。8月19日的减持预告显示,公司副总经理季富华、财务总监王泳及董事会秘书庄柯杰均提出减持计划。
截至12月初,季富华已完成顶格减持,其在本轮解禁中,也有29.64万股限售股要解禁。此外,另两位高管仍可减持,但是否减持、减持数量和减持价格均存在不确定性。
最后是光伏行业价格战引发了对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过去一个月时间里,隆基股份两次下调硅片报价,中环股份也进行了一次下调。
光伏产能真的过剩?
那么光伏,尤其是硅料和硅片的产能真的过剩了吗?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180到225GW,其中国内光伏装机60到75GW,按照1:1.2的容配比,对应组件需求216到270GW。
而根据兴业证券预测,明年国内的光伏硅片产能预计将在600GW左右,远超过需求。
而据证券时报报道,光伏协会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新增装机量约为45-55GW,低于先前预期的55-65GW,主要是受到指标下发滞后、价格上涨因素影响。
但即便产能已经超过需求,还是有许多场外玩家想要进入硅料生产行业。
近期,三名场外玩家宣布要进军硅料市场,分别是合盛硅业、江苏阳光集团和信义光能。
场内玩家上,大全能源近日公布了332.5亿元的投资方案,涉及年产30万吨工业硅项目、年产20万吨多晶硅项目等;另外,通威股份现有硅料产能为18万吨/年,明年将推动产能提升至33万吨/年。
而从历史上看,光伏的产能过剩早有先例。早在2009-2010年,光伏产业便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当时国内就掀起了一轮光伏产业投资热潮。
好景不长,2011年末,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光伏产业增速放缓,加上遭遇欧美“双反”调查,国内光伏产业由此陷入寒冬。
其实,光伏这个行业本身就具备周期性与成长性,产业存在需求、供给、技术三重周期。由于成本下降迅速且发展空间巨大,光伏产业也具有显著的成长性。
不过,社会对清洁廉价能源的需求是光伏发展的根本动力,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提升新能源结构占比,行业长期需求向好,整体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
因此当前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也是暂时的,结构性的。而价格战一旦持续较长时间,将倒逼落后产能的出清。
原标题:行业大打价格战,又有天量解禁来袭,光伏业寒冬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