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之路道阻且长
2015年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元年。随着“9号文”及其配套文件的下发,我国电力市场新一轮深化改革措施全面推进。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总架构下,“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成为本轮电改的重点任务之一。“售电侧放开有望成为本轮改革的最大红利”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全国各地各路资本组建售电公司,一时间售电市场热火朝天、势不可挡。
售电之窗早已开启。然而,售电这口饭谁能吃、怎么吃的问题一直存在,相信更多的人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对我国来说,电力市场至今还是个新生事物,而且是个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强的市场。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推进以及售电公司在各地的实践,售电之门虽然逐渐清晰,然而售电之路道阻且长,让我们一起探寻售电市场未来之路。
零售市场与批发市场
开展购售电业务首先要弄清楚购销渠道。和其他市场的渠道分类一样,电力市场也分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一般而言,发电企业与大用户、零售商通过批发市场开展较大批量的电力交易;零售商与小用户通过零售市场开展较小批量的电力交易。零售商在批发市场上购买电力,然后转售给不愿意或不允许参加批发市场购电的用户。可以说,发电企业就是批发商,售电公司都是零售商。发电企业如果不只满足于电力批发业务,想批零兼顾,那就去组建售电公司,通过售电公司开拓电力零售市场。
按照国际经验,大多数居民与工商业用户等小用户不会实时对电能价格变化作出响应;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且全部参加与发电企业的直接交易会造成较大交易费用,对于这些不愿意或不允许参加批发市场购电的用户,会在或必须在零售市场选择零售商购电;若不通过零售商购电,可能面临按现货计时分段付款的风险。这就为零售商的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
批发市场是电力市场的基础,有效的批发市场更是零售市场竞争成功的基础。无论是国外电力零售市场的经验,还是国内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试点以及售电公司在各地的实践,无不证明了在没有建立良好的批发市场及透明的实时价格的条件下就引入零售竞争,成功难度很大,甚至会造成严重问题。
零售市场的准入与开放
虽然,零售市场在理论上的复杂程度远低于批发市场,但零售市场的准入与开放却是复杂的,如果缺乏正确的市场设计和认真的准备,可能会导致一场灾难。如前所述,有效的批发市场和透明的实时价格是零售市场竞争的基础。
首先,要有一个良好运作的竞争性批发市场,实时价格至关重要,分时计量是批发市场运作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在竞争性零售市场中,必须处理好零售商与配电公司的边界与关系,确保输配与售电分离或者配电与售电分离,消除他们之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竞争性零售市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电公司是否公平。不论用户选择哪个零售商,配电公司都必须提供同等质量的服务。为确保配电公司的公平,一般需要提供以下关键公共服务:一是向用户和零售商提供电能计量数据;二是为零售市场提供保底供电服务。针对配电公司引发的利益冲突,典型的管制措施是要求配电公司与下属零售企业实行业务分离,也就是配售分离。即便如此,配电公司可能会利用对低压线网的垄断歧视,进行更隐蔽的不公平的反竞争行为。对相关从业者的操守规定与对应的惩戒措施必不可少。
再次,要明确零售商的资格和财务保证责任,以确保只有合格和负责任的零售商才能进入市场运营,努力保护用户免受零售商造成的风险。应当建立一整套用于规定零售商资格和行为准则的、清晰而又可执行的规则和程序,这些规则还要明确竞争性零售商的责任,以及未来保障供电的法则。能够看出,最近出台的《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在售电公司的准入等方面做出了改进与努力。
最后,逐步开放零售市场。零售市场准入初期,如果允许全部用户自由选择他们的供电商,会对计量系统、市场结算、用户准入与变更等造成很大的压力。国际经验表明,对零售市场实行逐步开放的策略是比较稳妥的。因为零售市场准入的复杂性,按照用户规模大小逐步进行改革是理性的做法,从最大用户开始实施购电选择权,逐步发展到最小用户。一种可行的方式是先从大的工商业用户开始启动零售市场准入,逐步扩大用户数;另一种方式是允许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户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参与零售市场。在零售市场竞争的开始阶段,由于小用户的议价能力低,各种顾虑就会比较多。另外,大用户对零售商来说最有吸引力,并且他们通常已经装有电表,能够满足分时计量的要求,因此许多零售商很可能对这样的市场感兴趣。从我国的电力市场实践来看,八个现货市场试点地区,对零售市场的准入与开放方式各有不同,但还没有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做法。
零售商的盈利模式与难题
零售市场竞争最直接的原因真的是价格竞争带来的利益吗?大家可能会以为,引入零售市场竞争的根本出发点就是降低零售电价和为用户供电提供更多的选择。但实际上,零售商给零售用户的是用电成本与电费账单的可预期以及批发市场风险的防控与转移。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零售市场竞争不可能促使发电商减少成本,即便可以通过削弱批发商的市场力来降低批发成本,但机会也很少。
控制好零售商的购电成本,零售商必须从电力批发市场中购电,但是不同的零售商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商业决策,如签订中长期双边合同或者从现货市场中购电。不同的供电模式最终将会影响用户的零售价格。
零售商的核心业务是购售电,因此赚取购售电差价是零售商的主要盈利模式。零售商盈利与否的计算公式很简单,如果用a表示零售商的购电成本,它就等于中长期市场购电成本与现货市场购电成本之和;b表示零售商的售电收入,它就等于零售用户按约定付给零售商的费用,主要包括约定好的固定价格的电费及同样约定好的偏差电费。那么,零售商获得的盈利就是b-a。
零售商的难题和风险包括但绝不限于下面所列:
零售商必须确保购售价差以实现盈利;
零售商控制自身用户电能消费的手段或能力有限,甚至可能无法控制;
零售一般倾向于“价格固定、数量可变”;或者用户对合同电量按固定费用、额外电量按市场价格结算方式的认同度;
批发市场的价格波动,特别是新能源高占比电力批发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陡升;
零售用户智能电表以及数据接口的开放。
世界上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电力零售市场不是一个可以带来高回报、稳定收益的投资领域,“闭眼赚钱”更不可能。零售商进入零售业务,必须做好“砸钱”的准备。
综上,不难得出,电力零售商其实是一个风控公司。它从电力批发市场购买电力后,又在零售市场售卖电力。作为中间商,它的一个重要价值和作用就是让买卖两头的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降低发电、用电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去安心的发电和用电。与其说电力零售商在买卖电力或开展电力贸易,不如说电力零售商在管控电力市场交易风险,并通过良好的风险管控手段来保障其获取一定收益。
零售商在管理批发市场和其他风险的作用方面,国外有最新研究表明,零售商不参与向消费者提供能源的实物供应。相反,零售商向消费者提供一种金融产品,即零售合同。市场上提供的零售产品基本上是一系列与促进能源供应相关的金融产品。因此,能源零售商的职能与银行的职能可以相提并论。零售商向消费者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会导致零售商代表这些消费者承担成本和金融风险。其中许多风险是电力行业特有的。零售商承担这些风险意味着零售商需要赚取足够的利润,收回其运营成本,并提供与其面临的风险相称的运营资本回报。
在中国,培养和练就这样的电力零售商需要时日,售电公司不仅要提高专业性,也迫切需要配套政策的健全完善与市场环境的成熟稳定。未来,售电市场将进一步大浪淘沙。社会资本参与的独立零售商,具有发电背景特别是有可调节性发电资源背景的售电公司,以及电网代理购电是否将三分天下,我们拭目以待。
售电公司要在零售市场站稳脚跟并占据一席之地,资本、人才、机制缺一不可。有了机制,人才将大展手脚,资本会插上翅膀。最近出台的《售电公司管理办法》,为全国性售电公司登场扫清了障碍。各路社会资本、发电集团等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购售电,包括在发电侧可再生能源集成以及用户侧负荷集成等业务方面大展宏图。将来,能够发展下去的售电公司离不开雄厚的资本支撑、机制护航、人才保障。所以发电集团整合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售电公司是趋势。然而,电力零售市场将是一个充分竞争与充满风险的市场。对零售商而言,未来的零售市场特别是高占比新能源条件下的电力市场,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坟墓。
风控是电力零售商的灵魂
零售商至少须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加强负荷管理,增强客户用电行为的可控性;二是优化采购组合,在降低购电总成本与所购电源的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零售商必须具备整合、管理客户负荷曲线的能力。新能源高占比电力市场中,负荷集成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负荷集成与用电负荷集成。购售电无疑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售电与发电的“纵向整合”也极为普遍,不受发电商控制的售电公司只占不多的市场份额。在电力被送达最终用户前可能要经过多次买卖,与其他商业生态运作模式也类似,购售电市场生态内部除了生产者、运输者、消费者以外,还有各类中间商,中间商链条上又有一级承销商,还有二级代理商,甚至三级代办等。
零售商与发电企业是一对天然的同盟。两者的结合不但没有冲突,而且能够互利互惠。零售商承诺按固定价格向用户供电,但批发市场是实时变化的,所以零售商承受价格变动风险,要么以批发合约作为零售合同的后盾,通过套期交易规避风险,要么拥有自己的电厂。如果没有套期交易的风险规避,批发市场随行就市,而零售电价固定不动是存在极大风险的。和拥有电厂背景的零售商相比,没有电厂背景的竞争性零售商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对于零售商而言,拥有电厂背景,特别是拥有可调节发电资源是规避市场风险的天然手段。
差价合约保护了实时激励。差价合约是指到期财务结算而非实物交付的一种合同,具有金融属性。电力市场的现货价格可能波动很大,差价合约为实现固定电价合同提供了简单的金融合约工具。差价合约针对发用双方,通过远期合约锁定量价曲线后,风险起于电量曲线的变化,对用户而言,价高时少用或不用,反之价低时多用;对发电企业而言,价高时多发,价低时少发或不发。从电力生产和电网调度角度来看,双向差价合约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发用电平衡。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讲,有时候可以选择单项差价合约。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都厌恶风险,并希望避免现货市场的电价波动,不仅是每小时和每天的电价变化,现货市场的平均价格的年变化都是问题,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都希望在期货市场为电能的供应做长期安排。这也是国外发展电力期货的因由。
零售市场与需求响应。零售市场不仅不能忽视需求响应,反而要更加强,即便需求响应并不以建立竞争性的零售市场为前提。需求响应是连接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的重要桥梁,打通了批发市场的节点边际电价与零售市场的动态电价之间的联系;随着电网中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增加,需求响应将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价格响应型的负荷资源将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宝贵的灵活性,构成了未来源网荷双向互动、电力系统高效协同运行的关键要素。
分时计量非常重要和必要。在竞争性发电市场和实行实时价格的基础上,分时计量本身能够提供足够的需求响应,需求响应更加强调用户的主动参与。探索采用实时交易电价响应与固定合约交易相结合的方式,拓宽用户对电价做出响应的途径。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售电套餐,可以采取一个固定的电价随便用;也可以采取规定限额的用电实行固定价格用电,超过或低于规定限额时要按实时价格计费,这样做既能稳定价格,也有利于刺激对市场价格的需求响应。除了极少数的零散用户,建议对所有的用户都实行分时计量的方式,使其承受市场价格的波动,从而使用户能更加自主地决定何时用电、用多少。这样的需求响应应该受到鼓励,同时也能降低零售商的风险。
零售商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批发市场的价格波动,二是零售用户的电量偏差风险。电价走势是市场研判的核心,风险防范是交易管控的重心。新能源高占比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基本由新能源发电出力大小决定。要高度重视天气预报信息,关注煤炭供应市场,不断摸索电力中长期价格走势与不同批次价格高低变化,现货价格季节性、月度以及日走势与变化,为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批发市场交易策略和零售市场营销措施打好基础,进一步优化中长期量价结构与丰富适销对路的零售套餐,着力提高零售商应对电力市场与管控市场风险的能力。
零售商还可以通过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来防止风险并增加收益。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市场的参与者无法预测价格的涨跌,就说明市场是高效的。但为了准确预测未来每一时刻、每一地点的电价,必须建立计算机模型,并收集大量相关信息,诸如水情等天气情况、电厂及输电设施的检修计划、燃料价格及需求变化等,这是一项费时费力但有意义的工作。
不可回避和否认的是,人才是零售商非常重要的“软实力”。要赚取购售差价,首先要有通晓电力市场政策与规则,掌握电力供需变化趋势,善于市场分析和风险控制,精于报价决策、套餐设计与现货操盘,擅长客户细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的各类专业人才。
人类已经进入“碳”主导的时代。一个值得给予持续关注的变化是,高占比新能源给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带来的深刻影响。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实践证明:新能源高占比市场中,由于新能源的发电特性,“供端”特性也被彻底改变,变化无常的供应特性决定了变化无常的价格特性,地板价与天花板价频繁出现的“两极化现象”,使得新能源高占比电力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市场的独特性;这种供应特性与价格特性所带来的变化、影响及风险,到底会对电力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及现实的挑战?
可以预见的是,零售市场的竞争程度会越来越激烈,并促使零售市场不断走向成熟。衡量零售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市场中零售商的数目和多元化的程度,以及不同价格的零售产品,包括不同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产品、预付费产品、分时电价产品、从固定到可变的市场电价产品等。
需要提醒的是,市场不能设计自己。一个设计不完善的市场会比管制系统更为糟糕。市场只是一个生产和分配的强有力的工具,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双碳”目标下,探索和构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参与的新型电力市场面临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不管如何,售电市场的未来之门就此打开。
原标题:打开售电未来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