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光伏赛道“内卷”:2023硅料过剩将无可避免
日期:2022-01-0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imaran_sx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一边卖组件、一边寻找光伏项目……对于2022年,王磊充满了期待。

作为国内某二线光伏组件企业的市场负责人,王磊告诉记者,2021年组件厂基本不怎么挣钱,因此公司才加大电站领域的布局,到现在也拿下了超过1GW的项目指标。

王磊所在公司的无奈转型,源于2021年光伏产业链供需失衡,在原料多晶硅(硅料)供应不足及价格飞涨下,多晶硅下游环节的硅片、电池和组件领域开工率不足,不少专业化电池和组件企业在前三季度还出现了亏损。

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即使光伏产业链一度深陷“无米下锅”之窘境,然而动辄数百亿元的扩产计划却时常涌现,多晶硅新老玩家无不觊觎着该黄金赛道。

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事业部总监王健向记者预测,随着扩产产能的密集释放,2023年开始,硅料过剩将无可避免。预期2023年起光伏产业链将会进入新一轮的扩产潮,产业链供需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循环阶段。

警惕产业链“木桶效应”

2020年9月以来,“碳中和”热潮汹涌澎湃,被誉为厚雪长坡赛道的光伏市场万众瞩目。

但由于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错配,供需失衡,原料多晶硅短缺的“木桶效应”显现,叠加在全球疫情的席卷之下,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能耗双控影响,多晶硅价格一路上涨。到2021年10月,其平均成交价已经突破27万元/吨的水平。

在整个产业链传导之下,光伏硅片、电池和组件开工率均受到冲击,部分环节低至50%以下,不少专业化电池和组件企业在前三季度出现亏损现象,即使垂直一体化企业毛利承压。据悉,目前光伏产业链仍处于开工不满的状态。

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数据表明,目前硅片、电池片、组件端的年化产能一直远大于上游多晶硅产能,并且到2022年,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的年末产能将达320.4GW、457.4GW、520GW 和469.4GW。

“产业链明显已经发展不均衡,还要投资,最后出现‘无米下锅’,最终被动地等待多晶硅产能释放。没有米放进锅里,做不成饭。”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光伏大佬无不呼吁产业链协同发展,但在充满市场化竞争的商业世界里,产业链协同发展显然很难。

如此形势下,光伏投资商也一肚苦水,终端电站市场似乎也不被看好。2021年12月中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下调2021年国内光伏市场装机目标,即由原来的55~65GW预期,下调至45~55GW。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统计称,2021年国内光伏市场装机或超过60GW。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产业链上下游博弈,2021年12月以来多晶硅价格开启下跌趋势,继而光伏组件价格也逐渐松动。

硅业分会(2021年12月29日)数据显示,国内多晶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2.3万元/吨~23.8万元/吨,成交均价下滑至23.25万元/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2.1万元/吨~23.6万元/吨,成交均价下滑至23.06万元/吨。粗略计算,当前的价格相比一月前单晶复投料27.22万元/吨的均价,已经跌幅14.6%。

与此同时,PV Infolink(2021年12月30日)数据显示,光伏供应链价格持续下修,当前整体主流价格500W+单玻组件约每瓦1.81~1.87元。跌价氛围浓厚,部分厂家针对2022年1月的询单报以较为激进价格,部分开标可观察到较低价每瓦1.75元的平均公示报价。

这也让奔走于集中式地面市场与分布式市场的光伏项目投资商久旱逢甘露。

2021年6月,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政策点燃了分布式市场,共有676个试点区域入选,随之国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争先入场。另外,2021年10月,首期100GW的风光大基地项目已有序启动,第二期100GW大基地项目也于近期启动申报工作。此外,2021年各省保障性并网项目计划在9月以来密集公布,累计保障性并网项目达65GW,大部分项目要求在2022年之前完成并网。

在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中,“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和“三北”地区光伏基地再次被重点提及,为2022年光伏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整县推进、大基地及保障性并网项目将推动2022年中国光伏装机量达到75GW。

王磊告诉记者,“现在1.8元左右的组件价格在一些电价较高等条件较好的地区是可以做的。不过,2021年底,由于组件价格尚未跌至心理预期,叠加天气原因,公司并不着急开工,预计2022年下半年价格拐点将出现,行业迎来装机潮。”

尽管如此,在TrendForce集邦咨询看来,硅料和EVA粒子仍然是2022年供应链的关键点。

王健表示,目前硅片、电池片、组件端产能远大于上游硅料的产能,下游的实际产出仍将受限于硅料的实际产量;此外,辅材端EVA粒子2021年全年产出有限,也将限制组件的实际产量。硅料和EVA粒子的实际产出仍将是制约供应链的瓶颈。

来自圈内外的“内卷”

纵使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景气度一度下滑,但以多晶硅和硅片为代表的领域内的新投资仍沸腾似火,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

无名不来,无利不往。以多晶硅龙头大全能源为代表,从2020年末到2021年前三季度,其销售毛利率从33.63%上升至67.28%;以硅片龙头隆基股份为代表,截至2020年度,其硅片及硅棒毛利率为30.36%。对比之下,这两个环节的毛利率均优于电池、组件环节。

高毛利吸引了圈内外众多企业投资入局,仅多晶硅领域便杀入了青海丽豪、信义光能、合盛硅业、东方日升、晶诺新能源、江苏阳光、海螺水泥和润阳股份等10余家企业。

其中,略显神秘的青海丽豪自2021年4月底成立以来,注册资本与股东频繁增加、变更,到2021年9月由正泰集团实际控制的浙江正泰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约24%。

2021年12月,全球光伏玻璃龙头——信义光能及子公司宣布,拟在云南曲靖市建设年产20万吨多晶硅和2万吨白炭黑,日熔化1400吨浮法玻璃、2400吨光伏盖板的项目,计划总投资230亿元。

同期,位于多晶硅上游的全球工业硅龙头——合盛硅业在内蒙古拟投资355亿元的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涉及投资建设硅基新材料、多晶硅(预计20万吨)、单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等工程。

紧接着,全球光伏组件前十企业——东方日升公布在包头市的446.5亿元投资项目计划。该项目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制造板块:年产20万吨工业硅+15万吨高纯硅+10GWN型高效拉晶+3GW组件;二是发电板块:3.5GW光伏电站项目+1.6GW风电电站项目+储能项目。

在王勃华看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投资光伏制造领域。从历史看,跨界切入从未中断,2008~2011年曾经是跨界光伏领域高峰,如今这一幕正在重演。新进入者加剧行业竞争,对传统光伏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对未来产业格局也可能会带来根本性变革。

不过,目前老玩家的主导地位仍无可撼动。

东莞证券援引硅业分会的数据分析称,从产能来看,2020年位居第一梯队的通威股份、保利协鑫能源、新特能源和大全能源4家年产能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产能合计约31.7万吨,约占国内多晶硅总产能的75.5%。在多晶硅紧俏的市场环境下,通威股份、保利协鑫能源、新特能源和大全能源无不大手笔扩产,仅保利协鑫能源将有望在2022年形成26万吨颗粒硅产能,是新增产能最大的头部企业。

但与此同时,王健也向记者表示,“随着未来2~3年扩产产能的不断释放,2022年及2023年硅料的产量将分别达到83万吨、126吨,而结合组件端扩产产能来看,硅料产能过剩是必然现象。”

王健还进一步解释,从2022年装机需求将达到220GW来看,2022年上半年因硅料扩产产能处于爬坡期,实际可贡献的产量有限,整体供需格局将呈现紧平衡的状况;2022年第四季度随着扩产产能的密集释放,2023年开始,硅料过剩将无可避免;预期2023年起产业链将会进入新一轮的扩产潮,供需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循环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在多晶硅走向过剩前,被密切关注的硅片环节可能率先面临竞争加剧而带来的利润下滑压力。

众所周知,硅片环节早已形成了以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为主导的竞争格局。然而,过去1~2年里,随着上机数控、高景太阳能、京运通、双良节能等后来者的崛起,以及垂直一体化企业代表晶澳科技产能加码、通威股份和天合光能联手扩产,硅片市场似乎一片“红海”。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认为,随着新建硅片产能不断释放,2022年硅片环节的竞争格局日益加剧,头部企业市占率将下降到80%以下。 

原标题:光伏赛道“内卷”:2023硅料过剩将无可避免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经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