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为核心载体,通过资源集聚、数字赋能、机制突破等方式,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取得了新成果。新的一年,国网浙江电力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要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进行再研究、再探索、再实践。
推进源网荷储互动升级
国网浙江电力从能源供给、配置、消费、技术、机制等多方面发力,推进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协同互动,提升电网弹性,主动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和高比例外来电接入的挑战,探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在能源供给方面,国网浙江电力依托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提升清洁能源入浙能力,并助推本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展。按照规划,到2025年,浙江新能源装机将实现倍增,电量全额消纳。新能源到2030年将成为装机主体,到2035年成为出力主体,到2050年成为电力供应主体。
为增强浙江电网对新能源电源的承载弹性,国网浙江电力加快应用电网弹性智能发展、储能、氢电耦合、动态增容、分布式潮流控制技术等一大批新型电力系统相关新技术,在杭州萧山、宁波梅山、嘉兴尖山、丽水等地做相关示范探索,再逐步全省推广,应用场景涵盖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农村、海岛等,打造高弹性电网,推动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
正在建设中的杭州亚运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利用电网谷电和光伏发电制造“绿氢”供园区用能,还可储存余量氢气,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扮演电网“充电宝”角色。在浙江多地,“新能源+共享储能”的商业模式正在推广应用,激活储能资源的价值。
在能源消费端,国网浙江电力通过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各领域推广电气化,提升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研究提高能源消费效率的举措,推进降碳减排,推动全社会提升能效水平。
在浙江各地,工厂、商场等用电客户可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与电网互动。2021年,浙江全省储备客户侧削峰响应能力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超过4万户客户参与了电力需求侧响应,一个多维需求响应的生态圈初步形成。
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圈
在能源供给、消费等多侧发力的同时,国网浙江电力还着力构建新能源生态,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圈。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强调各方参与和联动。国网浙江电力聚焦数字化改革,利用政策机制和技术创新推动源网荷储各方参与电网调节和成本分摊,完善低碳循环导向的体制机制,推动能源关联环节和领域形成广泛联系的价值共同体,打造共建共享、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圈。
在宁波梅山,国网浙江电力首创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建立国际认可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体系。2021年9月7日,浙江32家风光发电企业与30家用电客户合计成交50笔交易,成交电量超3亿千瓦时。在温州,供电公司参与组织碳资产交易、推出“碳易贷”,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节能降碳。
国网浙江电力还在湖州推出基于国网能源云的“工业碳效码”,评价企业碳排放水平。当地旭日粉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碳效码”等级为4级,通过节能改造提升到2级,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吨,增加产值600万元,实现能耗下降、利润提升。
在国网浙江电力双创中心基础上创建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基于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能源舱系统等多项绿色技术已达成交易。这意味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带动绿色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共享。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2年,国网浙江电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进入了新阶段。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变的新要求,也赋予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内涵。
新型电力系统是贯通清洁能源供给和需求的桥梁,也是释放电能绿色价值的有效途径。源网荷储高效互动是其运行常态。
基于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入研究,新的一年,国网浙江电力将持续推动“个十百千”的建设体系落地,一体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一个总体框架统领全局,十大专项行动率先突破,百个县级样板全域覆盖,千个应用场景发挥效用。
国网浙江电力将在统筹设计、迭代完善、落地实施过程中,既注重全国受端电网的通用性又体现浙江特性,在正确把握和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数字化改革等优势,在全国率先形成具备示范性、推广性、可行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模式。该公司系统考虑源网荷储需要突破和完善的政策机制,加快建立多元融合政策机制或市场体系,为全国作出样板示范。
一批重点示范工程也将加快推动落地。国网浙江电力致力于把已有的首台首套、首面首域成果转化好、应用好、推广好,实现串点成线变面,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好项目大项目。与此同时,该公司坚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综合示范项目,如杭州萧山泛亚运高弹性电网综合示范、嘉兴海宁尖山高弹性电网综合示范、宁波泛梅山高弹性电网综合示范、丽水全域零碳能源互联网示范、低频输电柔性互联、氢电耦合能源枢纽、绍兴镜湖多能耦合等,凸显各地特点。
国网浙江电力将探索深度贯通能源供需各环节,以柔性精细市场化方式推动能效提升,助推全社会从“控能”转向“控碳”,促进全社会能源共用、清洁共享、生态共建、责任共担。
原标题: 推进源网荷储互动升级 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