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嘉善县天凝镇光明村的六百亩荡有这样一个鱼塘,自然环境优越,适宜草鱼、鲢鱼等传统家鱼生息繁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鱼塘不但养的鱼又大又好,同时还能发电——这些年,当地引入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模式构成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六百亩荡“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处
春节期间,正值捕鱼旺季,新鲜鱼儿的上市也为当地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然而,春节前后,浙江省多地出现雨夹雪或降雪天气。担心恶劣天气对光伏板造成影响,国网嘉善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连续多天前往现场巡检。2月1日大年初一,陆飞和刘童童再次早早准备好检修器具,驱车驶向天凝镇光明村六百亩荡。
从嘉善县城出发,向西行驶约半个小时,便到了六百亩荡。
六百亩荡水系丰沛清澈,当地以渔业养殖作为经济支柱。湖岸旁,有几名渔民正在捕鱼。远处,上千块蓝色光伏板组成了一列庞大的方阵,向上,吸收着阳光中的能量;向下,呵护着投放不久的鱼虾幼苗。
六百亩荡“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面板
“辛苦你们了,大过年又来跑一趟。”当地项目管理人员迎上前来。
“大年初一,我们来拜年,顺便检查一下电力安全!”陆飞拱手笑道。
一行人边走边聊,走进项目配电室,陆飞和刘童童检查了配电室的整体运行环境,又去岸边检查光伏面板的运行情况。
供电员工检查配电室运行情况
检查的这阵工夫,鱼塘边已经来了不少村民,采购鲜鱼的车辆排起了队。只见养殖户陈师傅身着齐膝胶鞋、下水裤,沉稳地站在渔船旁,熟练地张起一张大网,将一条条肥美的大鱼收入网中,随后快速分拣、称重、装车。
“张老板,这条草鱼将近40斤,抓上来蹦个不停,灵得很呐!祝你新的一年年年有鱼!”陈师傅高兴地捧起一条大鱼给身边的客户。
见到陆飞他们走来,陈师傅打起了招呼:“小陆,新年好!”
陈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光明村人,家里常年从事水产养殖,以养殖草鱼、鲫鱼、鲢鱼、鲤鱼等家鱼为主。光明村地处嘉善县与嘉兴市秀洲区交界,属于嘉善农村电网末端,往年一到捕鱼旺季以及节假日时村里电力尤为吃紧。自从有了“渔光互补”,陈师傅一家日常供电更稳定了不说,对水产养殖也大有帮助。
只是一开始,不少村民并不看好这项新技术。“起初听说要在鱼塘加装光伏,我还是有顾虑的,担心影响养殖。”陈师傅说,后来,是陆飞等供电人员时不时来村里走访,积极宣传“渔光互补”的优势与好处,才让包括他在内的村民们慢慢消除了疑虑。
立足充足的湖泊、田园及湿地等资源禀赋,嘉善县引入光伏技术构建“渔光互补”发展模式,探索出自然与科技美妙融合的绿色增收新路径,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陆飞等人检查光伏面板
在嘉善这片水乡,“渔光互补”早已全面开花。除了六百亩荡,在陶庄镇夏墓荡、姚庄镇均有“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其中夏墓荡拥有嘉兴市最大的“渔光互补”水上光伏电站,该站占地1700多亩,预计年发电量7700万千瓦时,可满足3.8万家庭年用电需求。
离开六百亩荡,陆飞一行又马不停蹄赶往“渔光互补”的下一站。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渔光互补”实现绿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