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推进“双碳”小心踏入七大误区
日期:2022-03-0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自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我国在顶层设计、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增强全社会碳减排理念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此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也出现了“运动式减碳”“碳冲锋”等问题。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历史告诫我们,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往往会导致目标上的偏差、行动上的偏颇。因此,全面推进“双碳”目标,需要警惕七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控碳=控二氧化碳

非二氧化碳气体对于全球温升作用不容忽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报告指出,工业革命以来,约有35%的温室气体辐射强迫源自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研究表明,减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将是实现温控目标相对快捷的方式。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非二氧化碳减排力度。“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但目前我国对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仍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这可能会导致“碳中和”路径、目标实现等产生偏差。

误区二:控碳=控能源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爬坡阶段,经济与能源高度相关。即使2030年“碳达峰”,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仍将达到5%以上,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不可避免。

因此,简单控制能源总量将会威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短期内化石能源大规模退出,不仅影响市场主体收益和活力,还将带来能源品的成本上升,并进一步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形成通胀预期,引发相关行业失业。

误区三:控碳=减煤炭、控煤电

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目前煤炭和煤电仍然是保障能源安全、电力安全的主体,如果盲目、快速减少煤炭和削减煤电,可能有两方面安全隐患。

一是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强波动性、高不确定性和弱调频性的特征,大规模并网造成电网系统抗扰动、频率调节和电压调控等能力下降,大规模减煤炭、控煤电将进一步增加能源系统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二是煤炭和煤电退出影响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若大规模减煤炭、控煤电,将给就业、信贷等带来风险。

误区四:控碳=增“风光”

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原料依赖于稀有金属,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可能将触发稀有金属安全问题。我国在稀有金属生产和储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生产电池的碳酸锂品位相对较差,开采难度大;钴和镍资源相对缺乏,严重依赖进口,2020年电池原料自供率仅32%。

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还可能产生新的“卡脖子”技术问题。风、光利用前沿技术研发储备不足,未来产业大规模发展可能面临技术被颠覆的风险。氢能和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已初具条件,但氢能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储氢材料设计研发难题亟待解决;生物质转化技术、生物塑料单体技术和非金属仿真催化剂等仍依赖引进。一旦产业大规模发展,底层理论、核心技术等无法同步,极易出现行业短板、引发产业链安全问题。

误区五:控碳=控工业、控“两高”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大户。在调整经济结构、减少碳排放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32%高点,持续回落至2020年末的26%。

控碳不能忽视经济部门内部的多样性和关联性。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制造业部门的实际减排潜力不大。反之,其他经济部门还有潜力可挖,例如交通、建筑分别为我国碳排放贡献8%。此外,农业是非碳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全球范围内,约21%~3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归因于整个食物系统周期,特别是家畜养殖排放的甲烷和化肥释放的一氧化氮。

误区六:控碳=碳市场控碳

碳市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虽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但当前市场发育不足,碳排放交易主体只集中于电力企业等重点排放单位,节能减排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且配额免费发放,导致交易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在初期3个多月的交易中,市场单日交易量、成交额分别从开市初的410万吨、2.1亿元,下降到目前的7.7万吨、350万元。

碳市场机制通过引入碳价来修正气候变化带来的外部性问题。虽然其理论框架非常明确,国际实践也已有一定积累,但将其转化为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却极富挑战性。由于中国还处于碳排放增长阶段,总量目标设定具有较大难度,当前碳交易规模尚不足以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

误区七:控碳=政府控碳

我国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碳减排方案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还未摸清碳排放家底,不少地区对于“双碳”战略到底如何落实依然很迷茫。

现有治理往往聚焦于供给端,忽视了社会需求端的源头管理。当前,我国大多数减排政策都针对工业部门的末端治理。但国际经验表明,引导包括居民在内的全社会成员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落实“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对于全社会需求侧的源头引导和管理还存在较大政策空白。

如何通过各种创新来引导全社会形成碳中和的氛围与合力,这是早晚要走和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原标题:推进“双碳”小心踏入七大误区
 
相关阅读: 碳中和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科学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