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不容忽视
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提出的采访请求,汉能表示:“我们不知晓导致股价和成交量波动的原因。我们没有接到任何方面关于这个问题的质询,包括香港金融监管者。我们不能对你方声称的发现置评,因为我们没有获得你方掌握的资料。”
对于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发现,监管香港股市的香港证监会(Hong Kong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拒绝置评。
用一位分析师的话来说,汉能薄膜发电飞速崛起为港交所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已经让它“大到不容忽视”。
今年早些时候,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多篇关于汉能及其商业模式的文章,指出作为上市公司的汉能薄膜发电极大地依赖于向内地母公司销售产品,而汉能在内地的太阳能电池板工厂产量低下。汉能集团还通过国内的高息影子银行贷款借入了资金。
汉能薄膜发电则强调,2013年公司实现净利润超过20亿港元,在太阳能行业内树立了领导者的声誉。
李河君曾表示,“更轻更薄”的科技将让在内地拥有多家工厂、在海外实施收购的汉能集团成为行业领袖。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了港交所的原始数据,也就是两年以来每个交易日里的每秒交易情况,发现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东受益于一种不寻常、连贯的回报模式。在所分析的25个月的数据中,有23个月,该公司股价在交易日的最后10分钟上涨。
这项分析还随机选取了其他20家香港上市公司作为对比:有几只股票的尾盘表现比其他公司更加活跃。但汉能薄膜发电明显不同,没有哪家公司的尾盘涨幅能和它相比。
(图注:上图比较了汉能薄膜发电与其它随机抽选的14家香港上市企业在2013年1月2日至2015年2月9日期间,尾盘阶段的复合回报。数据:FT分析)
这一计算没有考虑到收盘价与下一交易日的开盘价之间的变化。
尾盘交易量增大本身并不稀奇,但股票交易方面的学术专家们在看过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结果后表示,这种最后10分钟股价大涨的模式——而且涨得如此有规律——是异常现象。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持有汉能薄膜发电73%的股权,这意味着,市场上可以交易的股票数量,所谓“公众持股量”,非常有限。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副教授、金融市场专家埃里克•布迪沙(Eric Budish)研究了英国《金融时报》提供的原始数据,他表示,汉能薄膜发电股价尾盘上升出于偶然的可能性非常小。
“看过数据之后,我可以说,这肯定是一种异常模式,极其不可能出于偶然,”他说。他指出,这一模式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一种持续性;它并不依赖于少许外围数据,所以并非随机波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