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世界各国纷纷按下“快进键”,德国继宣布减排速度提高三倍后,2月28日再次提出,该国计划加速风能和太阳能基础设施的扩张,将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目标提前15年至2035年实现。中国“3060”双碳目标和进程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带来的建议,依旧与一个关键词有关——“光伏产业”。
“这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等层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刘汉元代表很感慨。他已经连续10年围绕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为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他同时也看到了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基于此,今年全国两会,刘汉元代表也将继续围绕能耗考核、完善政策机制、提高低碳能源自给率,减轻光伏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有效落地。
谈机遇
碳中和将是未来最大的经济市场
自“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制定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在刘汉元代表看来,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政策陆续出台,将有力推动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根据专业研究,碳中和将是未来最大的经济市场。”他认为,这意味着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化石能源体系,在未来30—40年要实现全面转变,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能源体系。
“很长时间内,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刘汉元代表分析,原有的化石能源体系十分庞大,成为驱动人类车轮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预计二三十年后,谁利用好了阳光转换成电能,谁就能掌握未来时代的发展节拍。人类从此从一个不可持续的时代,走向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光伏产业将扮演未来一次能源的第一主角,中国则在光伏领域里成为全球最领先的制造国家。
刘汉元代表同时也指出,过去十多年来,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目前已成为全球最经济的能源生产和发电方式之一。“从制造端看,我国已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连续9年全球领跑,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刘汉元代表谈到。
他认为,未来,光伏发电的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我们已经到了经济瓶颈突破的时期,随着政府部门的坚决落实、良性的经济循环、光伏产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和企业的有效支撑,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有可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5到10年实现。”刘汉元代表表示。
谈挑战
转变观念,加快构建智慧电网
双碳目标利好整个光伏产业,但发展中也面临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观念问题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刘汉元代表分析,光伏行业最核心的可持续性发展点在于它的资源和环境友好性。但光仍然具有不稳定性,增加了电网调控、平衡的难度。整个电网要从原来的集中式的发、供模式,转变成分散发、用模式,这需要能自动匹配、调度、平衡的智慧电网和智能电网。“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但观念上以及实际运行模式上,还有很大的挑战。”
“事实上,只要我们认识到、看到这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和未来的现实,那么在政策、措施、产业发展、技术等方面都能找到解决方案。”刘汉元代表告诉记者,从研究和思考角度来看,无论是储能、新的电网建立,还是相关产业转型,已经有很多可行的、经济的方案摆在行业面前,可以去实施、去实践。
他进一步举例,比如智慧电网建设,只需要在用电端编写能源消费的要求和原则、供应端输出匹配原则,电网的运行全部可以自动匹配、自动平衡。电网缺电时,会给出价格信号,空调、冰箱等电器将尽量减少用电;电动车等有电池的设备,也可以在电网缺电时,反向供电。“这就是智慧电网,无论是局域、区域、微网,都能根据自我调节,自动平衡、愈合。”刘汉元代表认为,所以,未来风、光的不稳定性将不会成为问题,依靠电网系统完全能够解决。
原标题:通威集团刘汉元:连续10年为光伏产业健康发展鼓与呼,将成未来一次能源第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