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是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路径。而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离不开技术支撑,其中新型储能技术是关键一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储运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关键,而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的开发是该技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当前,储能方式主要包括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储氢、储热、机械储能等。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得到快速发展,这也对储能技术提出了新要求。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技术攻关,构建新型储能创新体系”。
潘复生认为,以风能和光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正快速扩大,但由于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储运技术与装备并没有根本解决,每年可再生能源浪费极大。同时,氢能高效安全储运及应用已成为全球发展战略和竞争焦点,但高压和液态氢储运安全性差、效率低,成为氢能发展的“卡脖子”瓶颈,。此外,新一代高效环保安全电池材料和电池产品也已成为电池产业发展的重点。因此,开发新一代高效安全的储能技术与装备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点和刚性需求。
但是,发展新型储能,材料是基础。“没有新一代储能材料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新一代储能技术的进步。”潘复生说,发展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产业,不仅能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解决瓶颈技术难题,而且可以创造一个新型巨大产业,对经济创新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全球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的研发已成为热点,但产业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如何加快推进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产业发展?潘复生建议,应理清思路,科学确定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领域,科学确定战略发展重点。“目前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的很多文件和政策中并没有全面理清什么是新型储能技术、什么是新型储能产业、什么是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重点,只有做到科学分类,才能合理制定政策支持范围。”
潘复生建议,要加大对颠覆性前沿性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技术的开发投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镁储能材料的开发应用。潘复生说,要着重解决传统储能存在的瓶颈问题,发展安全性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的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重点应发展固态氢储运、新材料管道运输等新一代储运氢技术、镁电池、钠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锂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材料及系统。
研发平台是人才聚集和产业技术开发的基础。潘复生说,应尽快规划建立全国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启动建设“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国家实验室,开发一批国家急需的新能源储运材料与装备技术,并加快发展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鼓励第三方研发、试验、检测检验机构做大做强,建立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面向全行业的研发、试验、认证、检测、计量等公共服务体系。
原标题:聚焦两会:加快推进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