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明确表示将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望从市场监管的角度对当前碳酸锂价格炒作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促使碳酸锂价格逐步回落。
碳酸锂价格暴涨对新能源行业的负面影响持续发酵。
“如果碳酸锂价格再这样涨下去,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遭受沉重打击,锂电储能将没有未来。”面对咄咄逼人的锂盐,一位正极材料企业高层发出了近乎“绝望”的呐喊。
碳酸锂价格到底有多离谱?
市场数据显示,3月1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较前一日上涨1.01%至50.04万元/吨。有贸易商甚至给出了51万元/吨的出厂报价。
与之对应的是,2021年年初碳酸锂价格仅5.5万元/吨,年末价格为26.6万元/吨,年涨幅432%,年内涨价超4倍。
进入2022年,碳酸锂价格在元旦站上30万元/吨之后开启跳涨模式,在2月中旬冲上40万元/吨,并在3月初突破50万元/吨大关,较年初上涨近7成。对比2021年年初的5.5万元/吨的低价更是直接暴涨8倍,涨幅高达809%。
目前,碳酸锂价格实时变动,正极材料和电池企业采购碳酸锂需现款现货甚至提前付款锁单。
山东某锂盐生产企业销售负责人对高工锂电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停止对外报价,产能在年前已经销售出去了,主要跟大客户签署供货长单,但只能保证供应量而不保障价格,实际成交价格随行就市。
盛新锂能也介绍到,订单分长单、短单两类,分别按季度、月度参考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其中长单为锁量不锁价。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波碳酸锂价格疯涨,一方面是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叠加上游锂矿原料涨价且供应紧张,供需错配助推锂盐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部分锂盐供应商和中间贸易商囤货惜售,资本炒作哄抬物价制造市场需求恐慌情绪,也对碳酸锂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面对上游碳酸锂的“野蛮”涨价行为,下游企业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只能被动传导至下游应用终端。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自去年以来,已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开始涨价,涨价潮已经从数码、小动力向动力、储能领域蔓延,电池价格普遍上涨15%左右,部分客户涨幅达到20%-30%。
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传导至新能源汽车终端,主机厂集体破防,不得不宣布启动新一轮涨价。
今年以来,已有特斯拉、比亚迪、长城、小鹏、上汽、大众等近20家车企陆续发布涨价公告,旗下部分新能源车型涨价,上涨幅度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行业数据显示,对纯电动车而言,当碳酸锂涨价至30万元/吨时,每辆纯电动车的成本上涨约8000元;当碳酸锂涨价至40万元/吨时,每辆电动车成本上涨约1.1万元。
业内一致的判断是,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涨幅已经超过电池企业的最大承压范围,成本压力巨大,预计2022年内难以明显缓解,短期内承压明显。
毫无疑问,价格疯涨的碳酸锂将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保障锂盐供应稳定和维稳价格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上游锂资源价格上涨的逐步“失控”,已经引发了政策层面的重视。
2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今年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回收比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而在2022年两会前夕,来自产业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都针对上游出现的供应问题共同发声,呼吁保障供应链稳定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提案中提到,当前锂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则建议,加快四川锂矿资源绿色开发,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性制度、利益分享机制等。
工信部明确表示将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望从市场监管的角度对当前碳酸锂价格炒作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促使碳酸锂价格逐步回落。
而头部电池企业和锂盐企业布局国内锂资源开发,有利于降低对海外锂精矿的进口依赖和构建多元化原料供应渠道,助推国内锂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产业化提速,缓解国内锂盐供应紧张程度。
目前,包括亿纬锂能、比亚迪、富临精工、赣锋锂业、西藏矿业、藏格锂业等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国内盐湖提锂项目;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则进驻宜宾,加速锂云母提锂技术落地。
上层政策加持,叠加产业资本集聚,国内锂资源开发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但整体来看,上游锂盐新增产能释放缓慢,整体供应依然紧张,短期内锂盐价格或难以出现大幅下滑,产业链承压依然明显。
原材料:工信部出手 碳酸锂涨价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