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弃矿井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到2030年废弃矿井将达1.5万处,预计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约为72亿立方米。废弃矿井地下空间适合建设深地储能电站、开展深地原位科学实验。
“重视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开展储能与深地原位科学实验,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现实行动,是超前部署战略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实现‘双碳’目标和抢占深地科学研究制高点、开发利用深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指出。
基于此,袁亮建议,首先,尽快立项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示范工程建设。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开展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储能等项目示范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健全体制机制,逐步扩大推广。
加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多能互补分布式智慧能源系统基础研究,将关键技术攻关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加强共性基础技术、关键设备制造供给。
其次,利用废弃矿井立项建设深地科学实验室。遴选地质条件优越的废弃千米深井,立项建设深地科学实验室。支持实验室集聚“政产学研用金”创新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开展深地原位科学实验,推动前沿科技突破,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最后,打造“地眼”科技设施集群。依托深地科学实验室,建设“深地物理观测与实验中心”“碳中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重大灾变深地监测与防控中心” “深地流体与生物观测研究中心” “深地保障大数据中心”等科技设施,开展深地科学研究,服务国家“三深”战略,打造全球首个“地眼”系统。
原标题: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重视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开展储能与深地原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