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负荷结构相对单一、能源消费密度较大,能耗“双控”的紧迫性突出,重构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对于在配网侧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乃至区域“双碳”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去年,深圳市超过1000个工业园区完成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重构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不仅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切入点。”近日,一位工业园区配网改造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改造升级为电网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拓展了增量配网的应用场景。”
园区配网改造需求显现
在能源低碳转型成为共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当下,工商业电力用户的配售电环境正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工业园区配网改造由此提上日程。
华北电力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告诉记者,当前,各工业企业谋求深度电气化,分布式能源建设“四面开花”,工业园区传统配售电体系正在改变,电力市场支持配售电以虚拟电厂形式进行迭代。
在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中心副主任贾豫看来,开发区、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负荷结构相对单一、能源消费密度较大,能耗“双控”的紧迫性突出,重构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对于在配网侧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乃至区域“双碳”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梳理发现,2016 年以来的459 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绝大多数分布于工业园区,这些项目的落地运营为从体制机制上重构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提供了理想载体。
贾豫表示,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配电网将承担绝大部分系统平衡的责任,绝大多数交易也将在配电网内完成。因此,现有的配电网最终将在物理层面实现重构,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重构园区配售电体系
当前,工业园区普遍存在能源规划不统一、分散供应、多头管理、消费粗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与此同时,“重发、轻输、不管用”的传统电力系统使得配电网薄弱、供电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在一些工业园区依然突出。部分工业园区高耗能产业密集、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导致“双控”压力大。
上述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告诉记者,重构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正是为了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能源困境。
贾豫表示,在工业园区中,电、气、热等能源供应主体间往往是割裂的,缺乏有效耦合联动,其中,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作为单一能源供应主体消费占比最高。通过在工业园区中推进增量配网业务,有利于发展分布式新能源,保障工业园区的能源需求,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部分工业园区管理方式粗放,智能化技术装备覆盖率低,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也较低。“用户侧与配网侧之间, 配电网与互联电网之间未能实现双向潮流交换。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价格机制、交易路径尚未打通或建立。”贾豫强调。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增量配网利用自身综合能源服务的优势和服务商的定位,可在工业园区内开展源、用、售、储、金融等多方面综合服务,打通用户、配网和大电网之间的经脉,重构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
打造综合能源服务系统
上述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告诉记者,根据电、热等能源需求、供应及生产链特点,增量配网可为工业园区构建综合能源系统。
该教授表示,在热力供应方面,可规划建设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工业用锅炉;在电力供应方面,除利用主网及热电联产机组供电外,可充分开发区域内风光一次能源资源,规划建设风电、光伏,同时挖掘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余气等,规划建设余热余压发电及余气发电,充分挖掘可回收利用的能源资源,挖掘能源价值;在能源传输环节,可根据能源需求以及生产供应,规划建设灵活性配电网以及热力网,除满足能源传输要求外,还可为园区能源生产设备以及储能、充电站等预留网络接口。
贾豫表示,为满足工业园区的能源需求和转型需要,未来需因地制宜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优化布局电力、燃气、热力、供冷等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的能源供应。因此,以传统配电网为基础的工业园区智慧能源方案必须随之迭代进化。
原标题: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