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持续震荡之下,能源安全受到业内关注。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稳字当头的总基调下,不久前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凸显出能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时期,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全球能源格局处于剧烈变化之中,碳中和已成大势所趋。聚焦当下,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而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如何端好能源“饭碗”,这事关能源安全大局。
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在俄乌冲突影响下,原油价格一路走高。3月7日,国际基准油价之一的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攀升至140美元/桶大关,来到2008年以来的高点。
在原油价格一路飙升的影响下,全球对石油危机再次来临的恐慌情绪蔓延。
不过,我国近年来在保障能源安全的总体部署下,不断强调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实现原油产量1.99亿吨,同比增长2.4%;202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20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
与此同时也可看到,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5.13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2%,天然气进口量1699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约42%。
“虽然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未来新能源占比将逐步增加,但是短时间内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中国能源网首席分析师韩晓平告诉记者。
这样的用能结构,在保障能源安全的整体部署下,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仍将持续下去。
记者注意到,全国两会期间,26名住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集体提交了一份关于《给予大庆古龙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战略支持推动打造“百年油田”》的联名提案。
该提案提到,大庆古龙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对于建设“百年油田”、促进黑龙江乃至东北振兴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记者了解到,2021年8月,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战略性突破,探区面积达1.46万平方千米,2021年落实含油面积1413平方千米,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吴惜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下,仍要高度重视国家能源安全,推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碳中和”并举是能源发展最为科学的道路。
“早在1975年,美国就吸取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禁运重创美国经济的教训,建立石油储备机制,目前美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国有紧急石油储备。”吴惜伟向记者表示,我国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较高,原油运输通道长期依赖马六甲海峡,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战略风险性大,提升原油商储能力势在必行。
吴惜伟建议,国家在能源安全方面应着重考虑液体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在以下三个方面还要持续加大投入:一是增大原油储量。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原油价格持续动荡,增大原油储产量对国内能源保障稳定性意义重大。二是增大成品油储量。成品油储备既能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又能参与宏观调控,还能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家应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完善建立常量常新、滚动循环的成品油收储轮换新机制。三是配套原油商储建设规模一流的现代化炼厂。
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着眼于未来,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将更加有利于我国长期稳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吕亮功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加快新能源协同发展,助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能源化工企业有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但是又具备诸多优势。”吕亮功说,比如在可利用土地、屋顶及水面等资源众多、绿电消纳能力强、绿氢应用潜力大、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优势。
吕亮功建议:一是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将能源类企业利用自有工矿区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纳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范畴,同等程度推进实施,并享受同等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在光伏、风电等资源配置及电力并网等方面制定鼓励政策,支持能源类企业在周边区域建设“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用于自身绿电替代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正在成为业内共识。“无论是从此前的经历还是当前的高油价,都将刺激新能源领域更快发展,从而摆脱高油价对能源安全的影响,从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多能互补已成必然。”韩晓平说。
立足于当下,在多能互补的格局之下,煤炭保供稳价至关重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2%。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4.6%,原油消费量增长4.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5%,电力消费量增长10.3%。而煤炭消费量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海英建议,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合作共赢长效机制,保障电力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张海英表示,坚持和完善煤炭上下游产业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设定煤炭红绿价格区间,规范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完善煤炭市场监测及预警机制。推动大型煤炭企业与大型用户建立点对点直供模式,倡导下游企业中长协合同签订率到80%左右,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创新供销合作模式,稳定煤炭需求。加强煤炭市场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健全煤炭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与响应机制。建立煤炭应急保障储备体系,统筹政府、企业、社会储备资源,扩大储备规模,提高煤炭供给体系弹性。
此外,天然气在我国化石能源占比中正在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4%上升到目前的8%,预计2030年达到15%左右。
谈及未来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尹兆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完善和价格机制改革。
尹兆林说,天然气单位热值的碳排放量约是煤炭的58.6%,将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当前受市场供求关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省份、同一省份不同城市之间天然气终端价格相差较大,最高价格甚至是最低价格的2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气的推广。
对此,国家发改委《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稳步推进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成本联动机制。”
尹兆林还建议,进一步加快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优化定价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最大限度缩小甚至消除地区之间的价差,推动天然气更大范围使用,促进全社会节能降碳。
氢能或引领未来能源
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如期完成“碳中和”目标,这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其中,氢能这种重要的二次能源被频繁提及。尹兆林表示,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零碳排放、通过氢燃料电池转换效率可达60%~80%等优势。随着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氢能将成为交通领域低碳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大型公交、重卡、轮船等高耗能、高排放交通运输工具绿色能源替代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石化钢铁行业副产氢气总量大、纯度高,可以制备适用于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所需的高纯氢。
尹兆林说,目前,氢能汽车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保有量偏低,氢能生产和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氢能的规模化发展,建议国家加快完善氢能源产用支持政策,包括加大绿氢装置及加氢站建设补贴、氢能售价补贴、氢能汽车购置补贴力度,实行氢能生产和储输设备免税政策,促进氢燃料技术和氢能源利用等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吕亮功建议,加强绿氢产业化发展。具体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建议国家加强对氢能发展顶层设计,出台我国氢能发展的专项规划,明确氢能在我国未来能源系统中的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线图和主要任务,并制定完整的氢能产业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统筹企业协作,打造高端产业链,构建产业链完整、分工协同、共同发展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
吕亮功还建议,国家牵头联合攻关,解决氢能行业相关卡脖子技术问题,提升氢能装备国产化率;支持重大绿氢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纳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并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此外,制定扶持政策以及加快氢能交通应用。
原标题:全球能源格局剧变背后:如何端好能源“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