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早预警、早行动”。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正越来越频繁和强烈。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易受到相关危害的影响。
近日,全球多家媒体报道,多国气象学家观测到南北两极地区都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超出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三四十摄氏度。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南极洲现阶段气温会随着南半球由夏季转入秋季而逐渐下降,但据法国、意大利合建的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本月18日观测到的数据,南极洲气温达到了零下11.5摄氏度,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40摄氏度,创历史最高纪录。就北极而言,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观测到,北极部分地区3月中旬的气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30摄氏度。科学家们使用了“历史性的”“史无前例的”“让人震惊的”等语言来形容此次极端天气现象。
对此,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在接受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气候系统在极地的大气不稳定度正在加剧,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严峻。“最新监测表明,南极的海冰范围在今年2月份达到了历史最小值,今年3月份北极海冰也进入了历史最小值,也就是说覆盖在南极和北极的海冰的范围,出现了有卫星观测资料以来(1979年)以来的最小值。”
周兵表示,两极温度的迅速上升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警告。除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后果,还可能引发进一步的级联变化,如降水分布、海洋酸化、热浪、强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等,进一步加速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挑战。他举例说,今年以来全球已经出现了多起极端天气现象:“在南半球澳大利亚,从今年2月下旬以来,东海岸遭受了长降雨,同时降水的持续时间长,过程雨量大,极端性明显。就我国而言,进入到3月份入汛以来,我国已经有35个站降水量突破了3月的极值。以前我们说‘春雨淅淅沥沥’,但现在看来,春雨也有可能是‘暴力的’。全球气候和我国气候某种程度上是同步和相关联的关系。”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评估报告,1970年以来的50年是过去两千年以来最暖的50年,报告认为“气候变暖把地球上的大量生态系统推向了科学家一再强调的‘人类适应的硬性极限’。”
对此,周兵表示,虽然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时刻,但人类的行动仍有可能决定未来的气候走向。其中,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之间的合作极其重要的。尤其是COP26会议(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后,需要尽快兑现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帮助承诺,落实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针对性的帮助,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在能源结构优化、节能提高效率等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周兵表示,自然界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采取积极和切实的行动来有效控制或调节全球变暖和升温的步伐。当前应对气候变化还面临着发展与减排的冲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变革性技术亟待突破等挑战,各国还应该加强相关领域的技术合作,各尽所能,共同担负起减缓气候变化的重任。
原标题:南北两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专家认为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