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中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最近,在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一些防风固沙的综合手段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比如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甚至可以形成植物带的“草方格”,就像很难解开的魔方一样,它可以把沙漠中的黄沙困在其中。从高空看上去,它像是把沙漠变成了一块巨大的魔方,所以很多媒体把它形容为“草魔方”。另外人工梭梭林、太阳能电池板,也加入到了防风固沙的队伍当中。
乌兰布和沙漠有多大?沙尘暴有哪些利弊?面对沙漠,我们有哪些防风治沙的手段?沙漠变绿洲的难点在哪里?所有的沙漠都需要治理吗?
乌兰布和沙漠有多大?沙尘暴会产生什么影响?
乌兰布和沙漠的面积在我国沙漠中排行第八。由于人们对沙漠的理解不同,不同年代的统计算法和地图精度存在差异沙漠边缘地区沙漠化等各种因素,人们对乌兰布和沙漠范围的认识经历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公认的数据出自2010年兰州大学王乃昂教授的一项研究,乌兰布和沙漠南至贺兰山北麓,北至狼山,西近巴彦乌拉山,东接黄河,东西宽约140公里,南北长约185公里,面积接近1万平方公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荒漠生态监测研究室主任辛智鸣表示,沙漠的形成既存在自然环境因素,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沙漠在形成初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但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会扩大沙漠的面积,加剧荒漠化。
沙漠地区沙尘天气频发,会对当地及周边地区造成较大影响。按照能见度的不同,可将沙尘天气划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4个类型,当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就是沙尘暴天气。根据风力大小和对流强度的不同,沙尘暴天气的影响范围也不同,小至某一地区,大至影响全球的物质循环。
凡事有利有弊,沙尘暴也是如此。辛智鸣表示,一方面,沙尘暴会加剧当地的荒漠化进程,导致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污染,危害工矿交通等。但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表明,沙尘暴可以携带大量矿物质进入海洋,有助于海洋中真菌藻类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同时风沙中带有的磷等物质也为植被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元素。
乌兰布和沙漠的治沙方法有哪些?
乌兰布和沙漠主要采取生物治沙的方式,种植各式植被以防风固沙。其中,梭梭林的种植面积最大。辛智鸣介绍,梭梭林是一种低矮的绿色乔木,成片种植梭梭林可起防风固沙之效。采取人工种植梭梭林的治沙方式不仅可以美化沙漠环境,也可以改善沙地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植物群落良性发展,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寄生在梭梭林根部的寄生植物——肉苁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除了生物治沙,乌兰布和沙漠还广泛采取光伏治沙的方式。在光伏电站的外围用草方格和固沙林组成防护林,在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如此一来,第一,可以改善气候,增加土壤水分养分,提高物种多样性。第二,光伏治沙的防风固沙效果好,光伏阵列若设计合理,能够有效调节地表的热力平衡。第三,光伏治沙的融合性强,它可以融合多种形式产业。在本地水资源的承载范围内,可以发展林光、草光、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把沙漠变绿洲的难点在哪?
辛智鸣认为,治沙必须得服从自然规律。治沙不等同于把沙漠变绿洲或是消灭沙漠。沙漠变绿洲的问题看似在沙,实则在水。沙漠是否可以被改造成绿洲关键在于当地是否具备作物可持续生长所需的充足水分。
判断一片沙漠是否需要治理,取决于其形成年代和类型,同时要考量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是否有治沙的需求。原则上,尽量不要干扰原生沙漠。我国有17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经测算,大概有50万平方公里是可以治理的。其余的120多万平方公里在原则上尽量避免人为干预,这也称为“自然留白”。
辛智鸣表示,沙漠要严格按照生态红线进行管理。我国是唯一一个有防沙治沙法的国家,任何主体超过范围利用留白的沙漠沙地都应受到相关法律的限制。
原标题:防风固沙“主力军”大集结!草方格、梭梭林、光伏电板如何助力沙漠变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