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症结
对于很多
光伏企业来说,2015年和前几年一样,资金仍是大问题,能否坚持等到市场全面看好,不好说。
在2015年最新银行授信政策中, 光伏行业已经被列入“压缩类行业”一列,光伏电站的建设也不再像A股股市那样热闹非凡了。这从组件供应商的付款条件上就能看出来,而这也成了各家电站投资方的一个硬门槛。
一位光伏组件销售商说,付款条件不好的电站投资商,现在基本也拿不到货,因此绿巨人需要更好的付款条件,才会对该公司的电站业务有帮助。
这位销售商表示,一般情况下,电站投资方采购组件的付款进度是“2341”:合同签订后投资方付20%的定金;签订完合同并在发货前,付款30%;组件运送到电站目的地并安装完,付款40%,最后的10%是保证金。但由于市场融资困难,一些组件厂商需要更多的资金周转去采购原材料、制造成组件,所以“2341”这一付款流程已不为大众所接受。
绿巨人能源总裁李维濂也同意这种说法。他说,绿巨人的付款节奏是“3421”,也就是大部分资金都会早一些到位,因为绿巨人也不缺钱,公司依靠自己的钱全款建设电站并持有,“目前,当我们的项目建设总体资金需求在100亿元以内时,我们基本不考虑借助外在力量来融资。”
话是这样说,近来从绿灯巨人的一系列动作里可以看出,后期投资并没有那么顺畅。尽管还没到公开找接盘者,但民营企业去经营这样有公益性质的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更好的案例。史玉柱用“听话和守规则”来面对光伏业的发展,不排除就是对政府更高层面的示好。毕竟,对于绿巨人接下来的发展,来自政府的支持太重要了。
换个说法是,如果绿巨人要想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首先需要政策的倾斜。如果说,绿巨人下一步的发展只能两条路,要么在资本市场上一展宏图;要么先做前期,然后转手卖给大的电力公司或其他的投资者,这也是他擅长的一种财务投资方式。现在看来,绿巨人被转手卖掉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因为:一方面资本市场对光伏产业向来热情的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在多个清洁能源法案出台后,传统电力企业有购买清洁能源的需求。不过,无论是哪种方法,绿巨人此时尝试转身,面临艰难的处境是确定的。
这就像史玉柱在微博里阐述的那样,太阳能发电是能够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二氧化碳超标,以及灰霾弥漫的方法之一,但多年来,太阳能发展也一直靠各国政府补助支撑的状况也没有改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也是因为政府没钱补助导致的。绿巨人的长久发展,本就不是史玉柱的创业初衷,接下来的路,显然只能靠政府和资本市场来支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