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难题
王亦逾介绍,英利目前主要通过控制出货量、逐步转向轻资产运作以及开拓新的业务来化解债务,同时也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股票增发等资本运作手段,英利有望在2016年底之前,将负债率降到合理水平。
2014年,英利的出货量合计3.36吉瓦,低于年初设定的全年出货量目标4.0?4.2吉瓦,将连续两年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位置让给了天合光能。苗连生公开表示,减少出货量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出货量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
王亦逾说,出货量大意味着占用更大的现金流,因此英利有意识地消减毛利率低的订单,并拿出一部分现金来降低负债率。2015年,英利将继续控制出货量。
与此同时,为了改变全产业链战略带来的负担,今年4月英利尝试“众包”模式,即拿出铸锭硅片环节一条100兆瓦产能的生产线,进行代工生产,以此降低资金占用比例。王志新表示,如果试验成功,不排除未来将会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地采取这种模式。
王亦逾认为,轻资产运作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利只要掌握了铸锭和电池的核心技术,制造部分可以交给其他企业代工,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新的盈利点,英利同其他
光伏企业一样,正快速向下游电站业务挺进。2014年,英利宣布下游电站发货量261兆瓦, 2015年预计发货量400?600兆瓦,目前公司整体电站项目储备达到1.6吉瓦。据了解,英利的项目储备80%以上都是地面电站,基本的开发模式是,寻找合伙投资人平摊资本金,然后联合开发,联合持有。
对于英利化解债务危机的前述主要路径,部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比如,出货量并不是越低越好,高额的财务费用仍需要一定的出货量来平摊成本。而且,前几年英利出货量高速增长,2014年增速降至3.9,压缩空间已经不大。
再比如光伏电站,依照开发规律,通常开发企业准备20%的资本金,剩下80%的资金向银行贷款,如果英利要悉数开发1.6吉瓦的电站,需要约160亿元的前期投入。
如此巨额资金,对于负债率高达95%的企业来说,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光伏电站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补贴,但近年光伏电站建成后未及时收到补贴的情况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