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新型锂电池技术层出不穷,固态电池、钠电池、锂金属电池作为其中热度最高的几项电池技术,目前已有不少相关企业涉足。其中,布局固态电池技术的企业最为活跃,在最近两年频频传出量产、试行的消息。
起点锂电大数据获悉,近日,韩国浦项集团与辉能科技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新一代电池所用的核心材料。
协议显示,浦项集团将对辉能科技进行投资,并建立长期的策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合作开发并制造符合辉能科技独家固态电池要求使用的负极、正极及固态电解质材料,并基于材料开发之成果,双方朝向优先供应协议的方向共同努力。
投资辉能科技之前,浦项集团已有布局固态电池的意向。今年年初,该公司成立了Posco JK Solid Solution,以提升其开发下一代电池材料的能力。
此前,浦项集团电池材料事业部负责人李京燮曾公开表示,浦项制铁计划到2030年,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能力将达到60.5万吨、负极材料达到32.2万吨、锂达到30万吨。同时,公司计划以25万亿韩元规模的投资为基础,到2030年在充电电池材料业务的销售额提高到41万亿韩元。
目前,浦项集团正在为研究固态电池的高容量阳极材料和硅阳极材料做准备。
01 首发固态电池 辉能科技合作多家车企
资料显示,辉能科技主要专注于硅阳极固态电池、锂金属阳极和双极技术。2012年,辉能科技就已开发出固态电池,2013年,辉能科技就已实现固态锂电池在消费锂电的商业化量产。
2019年,辉能科技与蔚来合作,为其定制生产“MAB”固态电池包(半固态)。
公司自动化中试线已经为全球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近8000个固态电池样片,用于测试和模块开发。
目前,辉能科技已与一汽、天际、蔚来、爱驰以及越南车企VinFast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产能方面,2021年,公司半固态电池产能达1GWh,计划到2024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此前不久,辉能科技还获得了梅赛德斯-奔驰近亿欧元的投资,双方并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固态电池电芯,首批配备此共同开发固态电池的梅赛德斯-奔驰测试车辆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固态电池技术也将在未来五年内装配至乘用车上。
公开信息显示,到2025年,奔驰将实现旗下50%的汽车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或纯电动汽车,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全面电气化。今年,梅赛德斯-奔驰将向中国市场陆续推出8款新能源产品。
02 固态电池产业链初步成形
在双碳背景下,车企为全面电气化争相布局,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之一,也是最接近量产的新型电池类型之一,逐渐走向市场的目光之中。
从固态电池的生产应用可以看出,固态电池产业链与液态锂电池大致相似,均由上游原材料、设备、中游电池制造及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构成。
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大部分也是锂电产业链内的相关企业,包括杉杉股份、恩捷股份、天齐锂业等材料生产商,还有创明电池、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等动力电池企业,以及比亚迪、丰田、上汽、蔚来、北汽蓝谷等车企。此外还有清陶能源、辉能科技、卫蓝新能源、高能时代等专注固态电池研发的企业。
赣锋锂业
其中,在布局固态电池的液态锂电池生产商中,赣锋锂业已快速做出了产业化布局。
2018年,赣锋锂业正式启动亿Wh固态锂电池中试线建设项目。该项目在2020年的年报中被再次提出,表示2019年该项目已投资建成。
今年5月16日,赣锋锂业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预计规划的2GWH第一代固态电池产能在今年逐步释放。
在产能还未释放时,赣锋锂业就已接到固态电池订单。去年7月有消息称,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与江西赣锋锂电正式签约,双方就固态电池示范运营合作进行洽谈,并签订了固态电池E70车型示范推广协议。
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也表示,赣锋锂电将继续扩大1GWh固态电池产能,以支持东风公司新能源事业发展。
为了保障产能的顺利释放,去年4月,赣锋锂业新增年产7000吨金属锂及锂材料项目签约落户江西宜春,计划投资22亿元,在此分期建设高比能固态电池超薄锂腹肌材料项目。
清陶能源
在数家固态电池先行者之中,清陶能源在2018年就建成了全国首条固态锂电池产线并正式试行投产。该项目产能规模为0.1GWh,总投资1亿元。
而后2019年,清陶能源年产10GWh固态锂电池项目在江西宜春签约,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计划建设年产1GWh的固态锂电池项目,二期产能为9GWh。项目总投资50亿元。
2020年,项目一期产能正式投产,搭载清陶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样车也在北汽成功下线试行。
今年2月26日,清陶能源10GWh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在昆山开发区破土动工,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超80亿元,并成为全球领先的固态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目前,清陶固态电池除了配套北汽EX3车型样车,还配套了哪吒U样车测试,并与多家车企深度合作,开发出全球首款纯电动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的实车并成功下线。
总结
随着各家企业的固态电池生产线逐步建成投产,相较于2021年,距离固态电池产业化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在液态锂电池已逐渐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情况下,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
原标题:产业化提速!韩国巨头入局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