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新能源作为黑启动电源靠谱吗?
日期:2022-05-2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chengl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最近和几位朋友闲聊,大伙儿都提到新能源发电商有意提供黑启动服务,正在推动相关的可行性预研。当时一听,感觉还挺新鲜;后来想想,倒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问题来了:新能源作为黑启动电源靠谱吗?我虽然对黑启动本身没有专门深入的研究,但因为做过一些黑启动方面的工作,又道听途说了一些信息,所以的确也有些个人的看法,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抛砖引玉,欢迎评论。

什么是“黑启动”?

虽说我们学习过电力系统的人都明白黑启动的机理和意义,但是只有当我实际从事了黑启动相关工作以后,才对它有了比较客观地认识。从中得到最大的体会就是:如果说“黑启动”在书本上是理想状况下的最优化问题的话,那么在实际系统运行和规划当中,它就会变成在各种硬性约束条件下的可行性问题。

首先:黑启动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很多情况下,恢复主干网和主力电厂并非黑启动的首要任务。如果区域内有核电的话,那么首要任务是打通一条稳定的输电通道,在大停电后的最短时间内,恢复对核电站厂用电的供给。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否则一旦核电厂反应堆失控,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然,第四代核电也许有更多更安全的被动应急措施;但是目前有核电站的区域,黑启动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给核电站供电。这时恢复主干网架就只能算是次要、或者说是顺带的任务了。由于美国核电比较普遍,所以这一策略我猜应该算是主流(没有实际调查)。未来由于再电气化导致的电力需求加倍以及新能源供给量的局限,恐怕核电仍会是一大发电主力。

(注:打通核电厂线路并不意味着核电厂会成为黑启动过程的一部分,事实上核电厂通常会等到电网恢复或至少稳定以后才并网运行。)

当然,如果区域内并无核电,那么恢复主干网架和主力电厂就当仁不让了。然而即使如此,先启动哪几个电厂,先恢复那几条线路,很多时候也都有其他考虑或约束,而并不完全是个数学问题。这也是很多黑启动规划软件在现实中常常被降格使用,当作校验软件的一个原因:因为很多因素都不便计入模型中。或者说考虑了各种硬性约束以后,可选方案非常有限;即使把这些约束条件计入模型,也不会得出更好或更多的策略。

黑启动的最主要挑战有哪些?

理想情况下,水电自然是最适合做黑启动电源。然而现实情况是:一,区域内不一定有合适的水电;二,水电厂不一定离核电厂(或首批恢复线路和电厂)近;三,燃气电厂由于厂用电负荷相对较小且启动速度快,只要有准备,完全可以黑启动。所以电源目前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黑启动最大的挑战还是稳定性,而且还不(只)是机电暂态稳定性,更多的是电磁暂态稳定性,以及避免发生连锁故障的安全性问题。因为电能时产时消,而大停电以后网上没有负荷,所以每激活一条线路都会产生很大的瞬时过电压。同时轻负荷还会导致主干电网稳态过电压问题突出,而大多数时候电网并没有太多电抗器可用。投入负荷能够消解以上问题并稳定电网,所以黑启动时有“负荷供给发电”(与平时反过来了)一说。

但投负荷也没那么简单。在缓解线路的稳态过电压之前,还要过旋转负荷的冷启动效应这一关。这其中每一步都要经过事先的仿真校验,确保没有问题。即使这样,现场操作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一个合闸就前功尽弃、推倒重来的可能。

黑启动需要多长时间?

黑启动通常是按照控制区域划分,每个区域设立黑启动电厂,届时区域控制中心各自按照事先计划执行预设程序。待到需要互联时,再把各区域连接起来。视系统大小,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个小时不等。然而由于以上所述不确定性,一旦某区域电网再次崩溃,就不得不推倒重来,所以时间很可能会加倍。如果电厂没有做好一天的准备,恐怕难以胜任。

跑个题——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目前黑启动过程还大量依赖事前规划和离线仿真,而缺乏实时操作的安全稳定性校验。于是一旦预案无法实施,或者网络状态与预案有出入,就需要运行人员根据经验给出解决方案。这既是现实中屡次发生黑启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提高黑启动成功率的关键。事实上比起实时暂态仿真需要运算成百上千的故障相比,黑启动过程中的操作非常有限;所以只要建立一套实时跟踪电网状态的仿真系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的安全稳定性校验,为运行人员提供实时决策支持。好,言归正传。

新能源为什么想要做黑启动“生意”?

没错,对于大多数新能源来讲,黑启动就是一门生意。既然已经投资了设备,何不多参加点儿项目,“一鱼多吃”呢?这里不得不说,黑启动既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份责任—— 需要随时待命,时刻响应。因为需要额外的投入,而且经济补偿也很有限,一般发电厂其实并不热衷于申请作为黑启动电厂。

另外如果要加入黑启动市场,新能源还有很多技术障碍需要突破才能达标,这是一般人们听到会感到诧异的原因,但这也许恰恰是新能源用业务倒逼技术革新的尝试吧。

新能源堪此重任吗?

新能源因为一次能源间歇性的特点,其实从本质上说并不具备提供目前“黑启动”的需求。毕竟我们不能说这个风电场70%的时间有风,所以我们付它七成的黑启动维护/保障费用;另外30%的时间,核电厂和它周边的民众就把省下的钱拿去烧烧香,拜拜观音,买点儿防辐射服吧。当然,如果和储能组成混合电厂,也许可行性会更大一些。

另外在其他电厂上网以前,黑启动电厂需要孤岛运行一段时间,期间的电能质量虽然会有妥协,但是也必须要有基本的保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投切都是一次考验;即使是同步机上网以后,因为网架脆弱,如果新能源一个趔趄就把好不容易恢复的电网一同拽倒,那也得不偿失。

最后,新能源由于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所限,大多处在电网边缘,本来网络连接强度就不高;要在大停电以后打通一条稳定的输电走廊,实属极限操作。话说这平时有同步机看着场子呢,一有风吹草动的,新能源就润了;要是让新能源自己看场子,还真有点儿让人放心不下。

难道就没得商量吗?

鉴于目前黑启动过程所受的各种硬性约束,外加新能源本身不成熟的控制设计,当下新能源的确难以入围黑启动名单。事实上,只要讲明需求和回报,发电商自己就会敬而远之。

可是未来就很难说了。随着新能源控制机理的成熟,以及未来源、网、荷结构的变化,新能源很有可能在未来重新定义下的“黑启动”里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例如:未来也许微网遍地,而微网内并无重要负荷,那么在大电网恢复以前,微网需要的仅仅就是(电)能量。这时如果周边有新能源的话,完全可以接入微网提供临时服务,缓解居民生活由于停电造成的不便。当然,这也需要事先进行大量预研和仿真校验,以确保雪中送炭不会变成送一氧化碳。

事实上在未来,新能源很有可能会成为发电主力,承担起这项任务也是义不容辞。所以,研究未来新能源的黑启动应用以及所需技术,还需在未来的场景和假设下进行讨论,而不宜穿越回现在来设定技术标准。一个例子是,目前黑启动方案仍然是一个区域先启动一台电源,然后辐射出去。未来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遍地,如何多电源同时启动,相互协调,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术和实践问题。

总结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新能源现在就像是一个有事儿就喊妈的小孩儿,你说家里现在出了大事儿,要让ta撑门面,那不现实。但是小孩儿整天喊着长大以后要干这干那的,那也正常,而且未来ta必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问题是现在我们能做点儿什么呢?

这就跟教育一样。未来的就业前景完全不可预料,谁知道大数据和AI会让哪些工作彻底消失,人们的生活方式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如果硬要赌现在所判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也行,只要愿赌服输。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教育搞成赌博嘛,事实上孩子只需要发展出自己独立的人格、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构建一套基本的知识体系,以及应对未来变化的柔韧度即可。新能源也是如此,先把基本功打扎实了,少谈收益,多谈义务,慢慢地自然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新能源,看好你哦,加油!

原标题:新能源作为黑启动电源靠谱吗?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NACPPA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