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十四五”末期,合肥电网中绿电占比将达到51.4%,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从12.9%提升至21.8%;至2035年,合肥将基本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积极探索能源综合改革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全力打造成色更“绿”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
新系统赋能乡村振兴
5月24日,在长丰县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项目之一的下塘镇双杰电气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长丰县供电公司台区客户经理正协助管理部门对电气设备和充电桩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新能源汽车平稳充电。
“充电站是去年10月落成的,它由光伏、储能、充电等部分组成,实现了绿色能源循环综合利用。”据双杰电气合肥有限公司工程师王会刚介绍,厂区屋顶上分布着由13582块太阳能面板组成的5.875兆瓦光伏电站,发出的绿色电能供给充电站内54个充电桩使用,余电将储存在储能系统内。
长丰县是安徽省首个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聚焦交通、建筑、工业和农业农村四个重点领域,该县正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和新技术集聚,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预计至2025年,长丰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8%提升至15.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量下降13.5%和16%,本地清洁能源发电量提升至30%。
“我们统筹优质资源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和并网可控水平,加快打造省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助力长丰县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建设不断加速。”合肥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负责人许建中介绍。
“十四五”期间,合肥供电公司将以适度超前为原则,加快长丰县主干网架升级改造,新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座,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电力。配电网将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和并网可控能力,服务长丰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建设工作。
同时,合肥供电公司充分发挥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能源大脑”作用,汇聚长丰县境内4362家工商业用户的实时用能数据,辅助政府部门做好决策部署,服务企业降本增效,努力创造更加绿色、清洁的城市数字化能源生态圈。
今年4月,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综合能源分公司与位于长丰县下塘工业园的安徽合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规模2.1兆瓦的光伏合作协议。该项目将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预计每年光伏发电量将达208.15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1966.2吨,每年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44万余元。
清洁低碳电力护航城市发展
5月24日下午,在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虚拟电厂平台正显示着全市各充电桩运行和使用情况,并实时进行负荷调控。
“我们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实现全市15座换电站、20座公交充电站、1500个充电桩的实时调控,总容量达25.5兆瓦。”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陈璐介绍,虚拟电厂是合肥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重要一环,该系统对光伏、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能源进行精准智能控制,实现电网、用户、新能源之间有序互动,从而有力保障新能源消纳和电网安全运行,大幅提升城市供电可靠性,同时还将节约国家基础电厂建设资金。
合肥滨湖科学城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目前该区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两项指标均位居安徽省首位。区内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高,柔性需求响应资源丰富,但同时面临着绿色电力供应存在缺口,供需智能互动能力不足等问题。
围绕滨湖科学城未来发展规划,合肥供电公司2021年10月正式发布《合肥滨湖科学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案》。自2021年至2050年,计划分三阶段完成十大行动任务、65个具体项目,重点打造14项示范工程,最终将在滨湖科学城建设完成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
据了解,方案第一阶段各项任务已陆续启动。合肥供电公司正抓紧时间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层次合作,根据合肥电网和新能源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加快推进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将通过工程建设、数字升级、技术创新等手段,打造智能、开放、友好、互动的合肥智慧电网,进一步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储能装置的接纳能力和消纳水平。
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各项功能深化应用也是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该中心目前累计接入全市2.7万家高压用户、233家重点企业的水、电、气、热等信息和数据超过700万条,24小时不间断对全市44家高耗能企业用能数据进行监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分别面向居民、企业、政府提供更加精准和智慧化服务,实现更可靠、绿色的能源供应。
原标题:安徽合肥全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