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现今,光伏行业旧格局尚未打破,老牌企业群雄逐鹿;新格局初见雏形,新势力厉兵秣马。垂直一体化浪潮下,专业化企业是否依旧能够坚守初心,守得云开月明;垂直一体化企业是否能够顺利达成目标,增强抗风险能力?垂直一体化与专业化的角逐将如何走向?
垂直一体化浪潮下淹没的争论
所谓“垂直一体化”,又称“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向现有业务的上游或下游发展,形成供产、产销或供产销一体化,以扩大现有业务范围的企业经营行为。
关于垂直一体化与专业化优劣的争论贯穿着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如果以时间段划分,可简略地以欧美双反、2020年两个节点为线,划分为三个时间段。
欧美双反之前,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此阶段,在光伏行业丰厚的红利刺激下,中国光伏企业数量由少变多,实力由弱变强。
伴随着企业实力的日渐雄厚,也了弥补光伏发展初期产业链的不完善,也为获取更丰厚的利润,部分光伏企业开始走上垂直一体化的道路。此举也铸就了曾经龙头企业的辉煌英利、尚德、赛维便是其中代表。他们皆在中国光伏发展史上留下了诸多精彩。但在此阶段,关于垂直一体化与专业化的争论并没有形成更多的波澜。
繁荣的景象掩盖了中国光伏行业的问题与弊端。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欧美双反冲击中国光伏行业,三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企业遭受重大冲击。相关数据显示,当年国内破产和停产的光伏企业超过350家,企业全线亏损,半数以上龙头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在此种情况下,由于船大难掉头和重资产,曾经风光无限的垂直一体化企业严重受创,冒险者彭晓峰将巨额资金投入多晶硅厂,还未投产就遭遇价格暴跌,“锁价”成为撕裂赛维LDK的恶魔,无奈将刚刚建设完成的全球最先进电池厂转让给通威。而后,尚德、赛维LDK破产重整,另一曾经的光伏老大英利今天仍难现昔日荣光。
随着双反的结束,国内系列积极政策落地。从2013年,中国光伏行业开始逐步复苏,并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期间虽然经历“5·31”新政的冲击,但中国光伏产业整体而言依旧呈现向前发展的态势。在此期间垂直一体化和专业化的争论则相较变得激烈起来,但是并没有结论与答案。
2020年或者可以说是垂直一体化 “狂潮”兴起的起点。
2020年下半年,多重因素下,硅料价格一路飙升,一料难求成为了当时的市场写照,有点类似光伏早期的硅料短缺再现。组件企业将此情况称为“卡脖子事件”。彼时某龙头企业坦言,此种情况将加速龙头企业垂直一体化的进程,后续光伏行业或将演变成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后事实的确如此,扩产成为中国光伏行业的主基调。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光伏行业扩产投资超3000亿;2021年,光伏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投资规模近2000亿,制造环节总投资规模则超过7000亿。
中国光伏行业扩产“凶猛”程度可见一斑,在此情况下,垂直一体化模式似乎“东风压倒西风”,其与专业化的优劣比较被行业内提到的次数明显减少。争论被“淹没”在扩产浪潮之下。
垂直一体化的争论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光伏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巨大机遇面前,光伏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走上垂直一体化发展之路。
组件企业无疑是其中较为活跃的板块之一。
组件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实行垂直一体化,不仅可以协调上下游产业链结构,保证各个环节的成本价供应,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获取电站良好的投资回报率,为自身的组件销售提供稳定的渠道和“出海口”,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并能更好协调分配产业链各环节利润,提升整体竞争力。
但并非每个企业都可以承受垂直一体化背后的高风险。垂直一体化布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属于重资产,特别是随着产业链的拉长,对于各个环节的要求会更高,一旦遇到市场剧烈波动,就会面临诸多风险。赛维、尚德、英利前车可鉴,记忆仍存。
在光伏行业又一个风口到来之际,诸多企业选择垂直一体化之路。这其中既有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东方日升、正泰新能源等传统组件企业,也有宝丰集团、江苏阳光、润阳股份、中来股份、东方希望、合盛硅业等新近布局的玩家。
在此次繁荣的背后是否存在危机,难以定论。在技术迭代、黑天鹅事件出现时,仅把垂直一体化作为提升竞争力手段,高投入的垂直一体化企业是否能够及时应对?是否会面临“尾大不掉”的局面,进而身心俱疲,惨淡收场,从而伤害中国的光伏行业的发展?这需要行业思考,也需要企业思考。
专业化的倡导
发展垂直一体化,有的企业是顺势而为,依靠的是自身的实力及前瞻性的眼光,水到渠成。有的企业则是被趋势裹挟,被迫一体化,想后起之上。主要目的是寻求以一席发展之地,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当然也有企业依旧坚持走专业化之路,做精、做细所属板块,且取得不俗成绩。
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龙根曾表示:“光伏行业很多时候讨论的都是一体化和专业化的问题,我不主张一体化,上游硅料、硅片,到辅料,电站,光伏行业充满机会和前景,但光伏行业技术垄断能赚钱,没有形成技术壁垒的话很难。”
被誉为光伏行业黑马的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也恰是凭借着精细专业化而在行业迅猛发展。
其创始人刘勇在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组件市场时,曾表示:“组件厂商的同质化竞争太严重,一道新能希望做出不同。”
现今,一道新能凭借专注的精神,n型产品、轻质组件和海上光伏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依托于这些核心产品,已拥有屋顶、大跨距柔性高支架、水面/海面漂浮三大系统解决方案,具备了提供全场景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成为行业新一线品牌。
一道新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专注一个板块业务,才能做深做透,可以让一道新能有更充足的时间、更短的距离聆听市场的声音,进而打造更优的产品。一道新能的卓越表现及潜力也被诸多机构所看重和认可。日前,一道新能再次顺利完成了由北京京国管股权投资基金领投,前海母基金、朗玛峰创投、普华资本、浙大联创等机构跟投的新一轮融资。这对坚持走精细专业化的一道新能来说,无疑是一种认可和鼓励。
光伏硅料、电池龙头企业通威的相关人士曾表示:光伏这个行业,几轮周期如同过山车,受损最严重的时候,都是因为某一个环节做好了,就想去做全产业链,几乎都是在拉长自己产业链的过程中遭遇到重大挫折。更无奈的是,现今大家又觉得把产业链拉通,是增加自己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不得不说的则是协鑫,经过卓有成效的调整,聚焦硅料主业,凭借其在颗粒硅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坚持不懈,实现了逆转。颗粒硅的前景为行业所看好。
事实上,作为一种经营模式,无论在何种行业,都存在着“专业化”和“一体化”两种道路的选择。选择哪条道路,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还是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自己的选择,而这无疑将更为考验一个企业的定力和智慧。
原标题:一体化 VS 专业化,亘古不变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