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于6月21日正式开始实施其所谓的“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FLPA)。该法案于2021年12月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成为法律,意图基于“有罪推定”禁止从新疆进口商品,除非供应商可以证明其产品不涉及“强迫劳动”。
在“预防法案”框架下,美国将对进口棉花、西红柿和多晶硅进行严格审查。据估计,全球近50%的多晶硅来自新疆。自从2021年6月以来,美国对合盛硅业生产的硅基产品签发暂扣令(WRO)。而“预防法案”的实施将会取代暂扣令(WRO)。
由于实施暂扣令(WRO),销往美国公用事业规模光伏市场的数百兆瓦光伏组件被扣留。隆基、晶科、天合光能和阿特斯的组件曾被扣留数月,即使这些公司表明并未采用合盛硅业公司生产的多晶硅。
该法案基于有罪推定,除非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明确进口商已经遵守特定条件,否则全部或部分在新疆生产的进口商品均受到《关税法》第307条的约束。
分析机构Roth Capital Partners此前提醒,涉及合盛硅业公司暂扣令的垂直一体化公司,应当在该所谓的“预防法案”实施的初期阶段,及早制定计划加以应对。该法案生效后,除使用合盛硅业多晶硅的企业外,在新疆地区经营的任何一家光伏公司,都将受到进一步的审查。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在上周发布了“预防法案”指南,其中包括关于多晶硅进口的内容。新法案框架下,光伏公司必须:
●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文件,列出出口货物所涉及的所有实体。
●提供生产中每个步骤的流程图,并确定每种材料的来源区域。
●提供与每个生产步骤相关的所有实体的清单,即使出口公司没有直接与他们合作。
这份指南还指出,不论组件出口商在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了来自新疆的多晶硅,其组件都有被扣留的风险。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很难核实其产品是否与来自新疆的多晶硅混合。
受全球供应链问题、美国商务部对东南亚组件的反规避调查和暂扣令的影响,美国光伏行业目前正面临广泛的供应短缺情况。而该所谓“预防法案”的实施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的供应链紧张局势。
美国光伏产业协会(SEIA)等行业贸易组织在筹划建立供应链可追溯性协议,以帮助光伏开发商和制造商避免使用此类产品。
美国国土安全部公布了一份在新疆经营的公司名单,遭到美国有关“强迫劳动”的无端指控。其中包括合盛硅业、大全、协鑫和东方希望,但该名单上未包括下游企业。
此外据悉,该“预防法案”的有效期为八年。
原标题:美“强迫劳动”法案正式实施!合盛、协鑫、大全、东方希望等在疆光伏企业均被“泼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