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志合者”同行,习近平“金砖声音”明晰合作之道
6月21日,继2017年厦门会晤之后,金砖合作的时针又一次指向“中国时刻”。6月22日至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北京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让金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广”,自2013年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金砖场合发出“金砖声音”明晰金砖合作之道,在金砖合作进程中留下中国印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时针回拨到2013年3月,南非德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彩虹之邦举行,这是习近平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亮相国际多边舞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面对来自世界四大洲、山海相隔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题为《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中,引用一句中国古语阐明中方的“合作观”。
此后,“合作”一直是习近平“金砖声音”里的关键词。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2014年在巴西海港福塔莱萨,习近平以此来表达对金砖国家合作的信心,倡导五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金砖国家不搞一言堂,凡事大家商量着来。”2017年在“鹭岛”厦门,习近平鼓励五国再接再厉,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习近平再次强调金砖五国要通力合作,他用船做喻指出,“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我们更要把准方向,掌握好节奏,团结合作,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习近平曾如此总结金砖合作快速发展的原因。他指出,关键在于找准了合作之道。五国需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经济、政治、人文合作。
“金砖国家合作不是独善其身”
“金砖国家合作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2014年7月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前夕,习近平在接受拉美媒体联合采访时曾如此阐述金砖国家合作的世界意义。
事实如此,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合作的影响已经超越五国范畴,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建设性力量。
为金砖合作增添“中国动力”,通过引领金砖国家合作不断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习近平为此多次提出倡议、作出阐释——
面对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习近平2014年在巴西福塔莱萨指出,要把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的有关共识和决定落到实处,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
当逆全球化、保守主义、单边主义声浪甚嚣尘上,2017年在厦门,习近平倡导推动“金砖+”合作模式,邀请发展中国家代表参加“金砖+”领导人对话会,进一步扩大金砖“朋友圈”。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时,习近平更是引用古语鼓励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开展南南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没有我们五国参与,许多重大紧迫的全球性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一如习近平所言,当下,金砖国家不断就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共同发声,共提方案,已从一个“经济学概念”发展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金砖国家不是碌碌无为的清谈馆”
金砖合作何以结下累累硕果?外界或可从习近平2017年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得出答案——“金砖国家不是碌碌无为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
行动是金砖合作的“主色调”,也是习近平一再强调的理念。
设立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倡议举办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
无论是世界面临单边主义肆虐横行,还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遇疫情冲击,习近平不断在金砖场合发出中国声音,启迪金砖应对之策,倡议“把合作蛋糕做大做实”。
2021年面对世界变局、新冠疫情、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等挑战,习近平同样围绕现实问题,提出具体倡议:推动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在线上尽快启动、年内中国将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举行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和人文交流论坛……
走过16个年头,“行动派”已成为金砖合作的显著标识。一组数据更可直观感受金砖的“成色”:经济总量占全球23%、货物贸易占全球18%、吸引外资占全球25%,金砖合作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如今已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共振的当下,金砖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如何提质升级?“朋友圈”如何扩容?南南合作“金字招牌”如何擦亮?都是摆在金砖国家面前的新问题。
“攀上一座高山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高山等着你去攀登。”习近平曾引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名言,寄望金砖国家登顶新高峰。当金砖步入第二个“金色十年”的下半场,如今回看,更显寓意深远。
原标题:与“志合者”同行,习近平“金砖声音”明晰合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