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是发展大势、时代命题。中国石油驻辽西地区企业开放日6月21日举行,记者当日在主题论坛上获悉,在“双碳”背景下,面对加油增气与节能降耗的结构性矛盾,辽河油田打破传统高耗能生产模式,统筹实施“绿色低碳613工程”,全力建设“三大绿色低碳基地”,努力打造区域绿色低碳中心,助力油田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计划到2025年末,辽河油田常规能耗总量确保控制在220万吨标煤以内,常规能耗对比2019年降低25%以上;新能源能耗占比达到10%以上,外供清洁能源力争达到100万吨标煤。
超前布局谋划,精耕CCUS工程“示范田”
CCUS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及配套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选择,是低渗透油藏提高“有竞争力”采收率的核心技术。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CCUS技术在石油行业的推广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据长城钻探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为基础的低成本、高能效的碳工业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产业和新兴产业之一。
作为中石油6家CCUS先导试验单位之一,2021年以来,辽河油田将CCUS工程列为重点突破三大战略工程之一,全力推进资源评价、顶层设计、方案编制、现场试注等工作,打造辽河特色的自捕集、自利用、自埋存的CCUS全过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2022年是CCUS先导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之年,辽河油田加快推进双229块洼128井区二氧化碳驱油先导试验。该项目既能破解深层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难题,又可解决稠油热采碳减排问题,从而形成辽河特色的CCUS源汇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
目前,双229先导试验方案设计已经获批,依托曙一区火驱伴生气为气源,输至洼128井区密闭循环注入,探索中石油首个具有热采稠油特色的源汇一体化新模式,整体部署11注39采,储量358.2万吨,预计提高采收率32.5%,埋存二氧化碳236万吨。
记者在参观辽河油田部署的CCUS示范区双229块3号平台时了解到,承担此项施工任务的钻井二公司50013队和50696队,在高效完成一开作业的同时,两度刷新辽河油区单日最高进尺纪录,为辽河油田CCUS业务驶入快车道加油助力。
清洁替代“健体”,打赢新能源发展“跑位战”
记者在金海采油厂海南2号站看到了一幅美好画面,采油站与红海滩共融,抽油机与海鸥共舞,油游并举,景井合一......据金海采油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于继超介绍,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实施石油开发陆海并进战略,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构建清洁生产体系,全力创建绿色低碳数字化示范油田等实现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辽河油田公司规划计划部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是加快发展光伏、风电、地热等新能源业务,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实现清洁替代“健体”。
2021年是辽河油田新能源发展的元年。经过紧锣密鼓布局建设,截至目前,辽河油田已建成投产了欢三联1兆瓦光伏发电BOO项目,高采、兴采、金海20兆瓦光伏BOO项目成功并网15兆瓦,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158万千瓦时;欢三联地热工程投产运行,累计节约天然气40多万立方米,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调试。
进入2022年,辽河油田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加快推进系列新能源清洁替代工程。如新井产能建设清洁替代工程、沈茨锦风光发电工程、辽河油区风光发电工程、驻辽炼化企业风光发电工程等。
压减总量“瘦身”,做好节能降耗“大文章”
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耗是关键的一步。辽河油田确定了压减总量“瘦身”的发展战略,通过测算“十四五”期间产量规模与能耗基数,稳步推进产量结构优化工程、工艺优化降耗工程、技术进步节耗工程、管理提升节能工程、天然气上产增效工程、燃油燃煤归零工程6项能耗优化减量工程。
其中,产量结构优化工程不断降低稠油、超稠油产量,优化注汽方式,有效提高油汽比,推广二氧化碳驱油等新技术,提高驱油效率。2022年计划稠油产量571.8万吨,比2021年下降3.9万吨。“十四五”期间,规划将稠油产量由596万吨降至535万吨。
天然气上产增效工程,辽河本部和外围新区并重,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2022年计划天然气产量8.3亿方,比2021年提高0.4亿方。至2025年,规划天然气产量达到25亿方;逐步减少外购天然气量,降低稠油超稠油单位成本。
发展更加绿色,生产更加低碳。立足于降耗减碳,辽河油田将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建成一批“零碳联合站”“零碳采油厂”示范工程。目前,已经初步编制完成“低碳示范区”建设规划,初定了“10个联合站+5个采油厂”的零碳低碳规划方案。其中,优先推进茨采示范区建设,将茨采厂作为稀油产区打造为“零碳示范采油厂”,将锦州采油厂欢三联作为稠油处理中心打造成“零碳联合站”。
作者 李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