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绿色经济增量
坚持减排不是减生产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印发实施《河南省静脉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开工建设64个静脉产业园,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0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达到4.99万吨/日,占比58.2%,比2012年提高50个百分点以上。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完善政策机制,开展供需对接,建设安阳、新乡、许昌、信阳等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2021年达到5000亿元左右。
二、优化能源结构,从源头上推动降碳
“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2755万千瓦,年均增速超过45%,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0%。全部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全省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落实新建(改建、扩建)耗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实施燃煤锅炉拆改、集中供热改造等清洁替代工程,“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累计下降17.5%,2020年全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约67.6%,比2012年降低12.4个百分点。
三、聚焦重点领域,实施节能改造降碳
组织实施绿色循环发展重点工程,以省级开发区为主体,实施园区综合能源改造、污染第三方治理、绿色化改造、静脉产业园提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等6大工程,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组织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推动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17个重点行业开展对标活动,坚持“一企一策”指导企业制订节能降碳改造方案,建立节能降碳改造台账,深挖节能潜力、提高能效水平,为重大项目腾出用能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7%,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四、完善政策机制,夯实节能降碳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修订《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制定党政机关、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场馆类机构等4类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等地方节能标准,节能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渐趋完善。深化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设,构建了“1+4+N”制度体系,建设了省用能权交易平台,完成了第一批试点企业履约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能耗要素向优质企业、项目流动和集聚。构建碳达峰“1+N”政策体系,将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节能目标管理体系。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