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24篇(生化池20篇,二沉池4篇)的文章,对污水厂内的生化处理单元的工艺细节管理进行了全面的一个阐述,从运营管理角度上,生化池是污水厂功能最为复杂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也是污水厂水质工艺运行管理的难点,需要对微生物的生老病死,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环境条件等进行细致的管理,使得污水厂的管理核心和难点都集中在生物处理池上。这也是为什么公众号要用如此大的篇幅来写生化池的工艺管理细节的内容,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更多的污水厂一线的同行做一些污水厂的生物处理系统的工艺管理的相关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采用MBR工艺的污水厂中,使用膜组件替代了二沉池来进行活性污泥的泥水分离,因此膜组件也应隶属于生物处理单元,由于膜组件的过滤更细密,可以替代深度处理单元的过滤装置,因此对于MBR工艺就一起归类在深度处理单元,就不在生物处理单元中进行探讨了,而是在深度处理单元继续进行探讨。
从这一周开始公众号将开始污水厂流程中的下一个环节,深度处理环节进行工艺运行细节的探讨。在污水厂的工艺划分上,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在生物池和二沉池之间循环往复,剩余污泥通过排泥泵进入到污泥脱水车间,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被限制在生物处理单元中,在这样的工艺划分的情况下,污水厂深度处理单元不再依靠微生物进行污水的生物处理,那么深度处理单元又是依靠什么来进行处理的呢?
在了解深度处理单元的工艺细节之前,需要认识污水厂的中水处理药剂都有哪些,污水经过生化段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大量的吸附降解转化排放以后,基本上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去除了绝大部分,但是受到微生物本身工艺的局限性,为了保持微生物的一定活性和健康度,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指标不会被去除降解到完全没有,否则微生物会处于一个严重的饥饿状态,导致微生物出现老化内源消耗的状态,使活性污泥状态不佳,带来的次生问题也较多,这也可以从GB18919-2002的标准可以看到,污水厂的出水水质指标并不是全部降解到0mg/L的,而是都留有一定的余地,在标准中规定的采用二级处理(生化处理)后的排放标准也更是很宽泛的,
也就是说经过二级处理完成以后,还存有一部分污染物质和营养元素,如果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就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这种进一步的处理继续使用生物处理工艺会和前段的生物处理工艺重合,基于生物处理的污染富余来保持微生物的健康度原理,深度处理单元也不宜再选用生物方法进行,因此在深度处理段采用了化学工艺。
在水处理工艺中有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水中的污染物质特别是悬浮颗粒进行去除,去除的方式是利用化学药剂溶解在水中以后会形成絮状物,这些絮状物会在水中下沉过程中,会对水中的悬浮颗粒进行捕捉后,形成比重较大的絮凝体,再通过加强絮凝的药剂的投加,这些絮凝体会进一步形成更大更重的絮凝体,这些絮凝体会快速的聚集和沉淀,进一步将生物处理过程中未能处理的污染物质,悬浮颗粒等使用化学药剂继续去除,这就是深度处理单元的功能和作用。
基于化学原理的深度处理单元,不再需要微生物的漫长的生物反应接触时间,而是依靠化学药剂的常温常压下的化学反应,因此深度处理单元往往做的体积较小,停留时间也相应的缩短很多,负荷条件也提高很多,因此在污水厂深度处理单元的构筑物的体积都相应较小,但是为了保障化学反应的充分彻底的进行,深度处理单元的设施设备都针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对应性的设计,因此了解深度处理单元的功能以后,才能更好的了解深度处理的工艺细节管理内容,设施设备的管理细节内容等。
在具备一定化学知识的前提下,我们知道化学药剂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说温度,压力,混合、燃烧等等。在污水厂的深度处理单元中,为了达到化学反应的特殊要求,也会对深度处理单元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管理。
原标题:污水厂的处理流程中的工艺细节管理(三十四)-深度处理的运行细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