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再推动
“即使没有‘领跑者’计划,市场本身的优胜劣汰也是朝着效率提升的方向发展。”王潇婷认为“领跑者”计划会从某种程度上加快产业升级的发展速度。这种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将通过电站投资商释放出来。
参与该文件征求意见的王世江强调了通过国家补贴发放的形式来管控组件质量的监管方式,“在征求意见稿中,有一条是‘自2015年起,享受国家补贴的
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的
光伏组件和逆变器产品应满足《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相关指标要求’,但在正式文件中改为了‘光伏发电项目新采购的光伏组件满足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相关产品技术指标要求。”在王世江看来,不能满足准入标准的产品是否就无法获得国家补贴变得更模糊。
虽然准入标准门槛与国家补贴的发放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关系,但是下游电站领域仍会从各个方面支持满足“领跑者”计划的产品。《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国家支持的解决无电人口用电、偏远地区缺电问题和
光伏扶贫等公益性项目、国家援外项目、国家和各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在各级政府机构建筑设施上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优先采用‘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
虽然无电地区、光伏扶贫等项目尚未成为中国光伏装机的主要阵地,各类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和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多地进行规划。前不久获批的山西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未来几年将形成3GW的新增装机规模,首批1GW将于近期进行招标。目前大同市发改委正在就招标细则进行商定,“领跑者”计划的产品将成为要求的重点。除了大同市,多个地方政府向国家能源局申请的类似示范基地也在运作中。据王世江了解,很多省市在向国家能源局争取配额外的指标,而能否贯彻“领跑者”计划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
随着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地方补贴,根据文件中提及的“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优先采用‘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高效产品的需求空间会进一步放大。山东、辽宁、河北、浙江、上海等诸多省市都已出台了地方补贴电价,这些区域如何落实“领跑者”计划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王潇婷分析,“预计今年在‘领跑者’计划名下的产品订单加起来能达到GW级规模。”事实上,即使没有“领跑者”计划的推动,正逐渐成熟的下游市场开始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效率。TUV南德目前是对中国光伏电站进行第三方评估总量最大的机构之一,许海亮表示,“效率的提升对电站效益增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效率提升是效益增加最直接的因素。”TUV南德在评估了诸多电站后发现,电站中都会找到存在质量问题的组件,只是比例不同。许海亮表示,“目前发现的诸如隐裂、热斑、PID、蚯蚓纹、玻璃镀膜损坏等问题最终都影响了效率的长期衰减。”在他看来,要做到“领跑者”计划要求的组件,除了把硅片、电池片的效率提升上去以外,还要坚持好的辅材。
刚进行完实地调研的王世江透露,“已经发现一些电站业主进行EPC招标时把价格压得很低,这将直接导致EPC会采用一些质量没那么好的低效组件以及其他不合格的产品,最终影响电站的质量和长期效益。”在王世江看来,如果这些压低建设投资成本的业主只是想把电站建好后卖掉,迟早会遇到问题。事实上,包括中民新能、国电投(前中电投)在内的诸多大量持有光伏电站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电站的整体质量了。三部委联合发布的这个文件同样抄送了包括华能集团、国电集团等十几家国有电力投资、建设企业,这些企业参与的光伏电站规模占全国装机总量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比例。在许海亮看来,“准入标准和‘领跑者’计划的初衷是为了要在无形中形成一个规则,让用到电站现场的每一块组件都合格,并且让更多高效组件进入中国电站中,规范市场。”
对于“领跑者”计划,王世江表示,“这是此次发布的文件中最核心的部分,国家能源局应该出台更详细的落地实施细则。”不久前去德国参观了一个97年就建成的MW级光伏电站的王世江颇为感触,“这座已经运行了18年的光伏电站迄今为止衰减才7-8%,意味着组件衰减平均每年0.4%左右,该电站业主预计还能再运行20年。”王世江期待中国通过“领跑者”计划也能推动高质量电站的建设。对于“领跑者”计划的后续执行,深谙光伏制造的许海亮表示,“希望除了规定效率水平和效率衰减外,能进一步考虑温度系数、低辐照度下的组件效率等更全面的考量因素。”
准入门槛和“领跑者”计划已经发布一个多月,变化才刚刚开始。未来,从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到地方政府,再到希望长期持有运营光伏电站的投资机构等,都将推动光伏产品制造商迈向中国光伏产业实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