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8大关键词读懂上半年氢能生态
日期:2022-07-0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unyu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2022年已经过半,无论从政策端,还是从企业端、应用端、资本端、产品端,氢能产业确实呈现出了与往年不同的风貌,整体在向好发展。政策层面,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让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有了“指示牌”;企业端,企业们陆续开始通过兼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谋划长远发展;应用端,产销量同比实现数倍增长,示范推广政策初见成效;资本端,涌入产业链的资金同比大增,同时多家企业冲刺IPO;产品端,从材料到核心部件均在快速地进行降本增效。

此外,上半年期间,氢能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在持续加强;燃料电池在非交通领域的探索应用取得明显成绩;项目方面,绿氢表现活跃,国内整个电解水制氢市场在全面苏醒。

为全面客观呈现这一风貌,以便于业界对行业发展形势形成基本的预判,高工氢电结合上半年行业发展情况归纳了8大关键词:

一、政策加码:顶层设计出台,各地不断加码

氢能是政策驱动型产业,今年上半年,在“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在政策端出现两大关键变化:一是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氢能顶层设计《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使氢能产业正式拥有了“身份证”;

二是,受中长期规划出台影响,各地区氢能产业政策集中井喷,相关数量远超去年同期。其中既有示范城市群地区,也有非示范城市群地区,其中包括多个非示范省市明确提出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如黑龙江、广西、四川、湖北、重庆等并发布相应支持政策。各地发展氢能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政策变化趋势反映产业变化趋势,氢能产业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节点。可以预判,随着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影响面持续扩大及各级政策的落地,氢能产业的壮大指日可待。

二、产销增长:销量增长明显,四大车型成应用主体


今年年初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使相当部分氢电企业的发展受到冲击,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速度也一度受到波及。但是,从上半年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情况下,整个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比想象中要乐观。以今年1-5月的产销情况为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超过1000辆,销量超过930辆,产销同比分别增加5.8倍和3.5倍。

氢燃料电池车销量大幅走高,与2021年底陆续开始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密不可分。示范政策在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上显然已初见成效。

具体就上半年车辆的交付与投运而言,有两大现象值得一提:一是单次氢车示范规模百台级项目数量增加,比如3月,福田智蓝100台4.5吨氢能冷藏车交付北京顺亿达正式投入运营;6月,一汽解放300台燃料电池汽车从长春发往上海、北京和山西三地等;二是氢能公交数量对比变化不大,但氢能重卡、环卫车、叉车、物流车(尤其是冷藏车)等四大车型数量增加明显,约占总体比例的7成。这两点值得相关企业关注。

三、资源整合:立足长远,谋划产业链资源整合

今年上半年行业刮起“资源整合”的风潮。资源整合是指将自身的资源与别人形成互补,取得1+1>2的效果,实现效益的提高。1-6月期间,行业多数企业在以兼并购、与优质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行资源结构的更新与调整。

典型的兼并购事件包括:2月,氢枫能源宣布完成对四川达科特能源的控股收购;6月,氢晨科技通过换股方式全资收购专业催化剂和膜电极头部企业擎动科技等。

在强强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方面,据高工氢电不完全统计,1-6月行业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达13家。比如国富氢能和质子动力成立宁夏氢能科技合资公司、雄韬股份联合德氢氢能等3家公司成立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凯豪达和洪涛股份成立凯豪达洪涛氢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

产业链企业通过兼并购、与相关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进行业务拓展与调整,可以使企业在保持原有经营领域的同时,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和增效,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当前,国内氢能产业正从产品导入期迈入应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长期。企业以这些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也是他们是在当前这个产业发展阶段站稳脚跟、谋划长远的有效方式。

四、降本增效:推进降本增效,加快迭代升级


降本是当前氢燃料电池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产品市场化推广的痛点。今年上半年,多家企业在产品的降本增效上提出自己的探索方案。雄韬氢雄的思路是通过国产化替代实现降本、通过设计优化降本、通过梯次利用降本;鸿基创能大力推动膜电极制造能力提升及成本降低;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提出并在尝试通过创新商业模式降本;华熔科技提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来降本;昆龙卓盈从燃料电池产线和装备角度出发,提出做好“兼容性、国产化、模块化、优质服务”这四方面可以帮助整个产业实现降本增效。

在这种势头下,有业内人士预估今年下半年电堆的批量成交价预计在1200-1700元/kW,系统有望达到2500-3000元/kW。这距离能够引爆市场的1000元/kW系统成本当然还有较大距离。但业界企业目前显然已经将“降本”视为关系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这是一件好征兆。

除了降本,上半年产品迭代升级的速度在加快。比如,电堆企业在集体向大功率迭代升级的势头非常明显,部分企业正试图跨越200kW向300kW突破。1-6月期间,氢璞创能、氢晨科技、新研氢能、爱德曼、高成绿能等多家公司透露了超过200kW电堆产品的动态。BOP方面,基本均在快速地向大功率进阶,以空压机为例,多数企业正在由两级压缩离心式空压机向带有能量回收装置的空压机拓展,以应对功率不断增大的产品发展趋势。

五、国产化快进:国产化进入“快进”模式

上半年,氢能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在持续加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层面,国产质子交换膜市场占比超过10%;国产催化剂的市场占比稳步提升;国产气体扩散层也实现小批量供货。燃料电池BOP层面,氢循环系统、空压机和DC/DC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

其他领域,金属板涂层加工方面,市场格局开始向国产品牌倾斜;国产燃料电池测试设备自主品牌开始不断蚕食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氢能阀件部分企业已经掀起国产化替代潮,拟发挥自身性价比高、供货周期短等优势从外资品牌中夺回市场;液氢装备国产化在提速,中科富海1.5T/D液氢工厂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国富氢能首台民用大型液氢储存容器已经开工;加氢站压缩机方面,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持续走高。可以说,整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国产化进程正有序推进。

六、巨量融资:融资事件超10起,多家企业冲刺IPO

今年上半年,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融资方面,1-6月,产业链公开的大额融资事件就超过十余起,总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其中单笔金额超过亿元的就有多家企业,如爱德曼氢能、东方氢能和新研氢能等。

IPO方面,多家企业在上半年释放出在推进上市的信号,包括:东岳未来氢能、捷氢科技、氢璞创能、飞驰科技、治臻股份、鸿基创能、未势能源、东方氢能、隆深机器人、奥扬科技等。其中捷氢科技、国富氢能、治臻股份分别在6月的最后的三天发布科创板招股说明书。捷氢科技拟募资10.6亿元、国富氢能拟募资20亿元、治臻股份首发拟募资12.21亿元。

目前,氢能行业处于从产品验证到商业模式形成以及规模化发展的临界点,这显然是相关企业融资上市的最好时机。随着氢能在制储运用各个环节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空间再获新进展,预计后续会有更多的氢能产业链企业走上借力资本构建氢能生态的道路。

七、多元化应用:积极探索多元化,氢储能或成新风口


上半年,氢燃料电池在船艇游轮、无人机、机车/列车、摩托/电动车、叉车/观光车等新兴细分领域的应用探索均进步显著。 以无人机领域为例,1-6月,国内多家机构在氢动力无人机的研发上取得新进展:由航空工业直升机所研制的20kg级变距多旋翼无人机AR-20顺利完成换装氢动力试飞试验;哈尔滨工业大学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研发的“昱翔二号”氢动力六旋翼无人机成功首飞等。在此期间,国内也落地了多个氢动力无人机示范项目。

此外,氢储能在上半年成为行业热词,多家燃料电池企业也正在向这一领域展开探索与布局。燃料电池企业中明天氢能、高成绿能、东方氢能、弗尔赛等均都在推进这一业务。多个氢储能项目也正在全国正悄然展开。结合氢储能的市场空间,以及今年1月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到2025年,包括氢储能在内的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业界普遍认为,氢储能或会成为继燃料电池汽车之后的下一个重磅应用与发展风口。

八、制氢猛进:18个制氢项目落地,绿氢表现活跃

双碳目标下,上半年,全国各省市不断加快推进氢能项目的落地。制氢项目方面,据高工氢电不完全统计,1-6月,国内落地的制氢项目已有18个,同比明显增长。在这些制氢项目中,值得一提的是,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同比增量非常明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中长期氢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将发展重点放在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有莫大关系。

基于这一新特点,为抢占国家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市场先机,今年上半年包括老将、新势力在内的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企业在纷纷抓紧扩充产能。具体包括:考克利尔竞立、隆基氢能、康明斯恩泽、国富氢能、吉电股份、希倍优氢能等企业。从扩产类型来看,一部分瞄向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整体项目推进速度更快些),一部分则瞄向PEM电解水制氢设备;从产能规模来看,它们正在500MW、1GW、1.5GW等产能目标推进。可以说,伴随制氢项目在国家双碳目标与氢能战略的影响下显著增多,国内整个电解水制氢市场也开始逐步苏醒。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高工氢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