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包头市九原区与氢通新能源签署协议,将合作“年产5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基地项目”;6月30日,包头市在包钢(集团)启动氢能产业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项目;6月28日,鄂尔多斯市3 个氢能项目入围自治区 " 揭榜挂帅 " 项目,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密集的消息背后,可见内蒙古发展氢能产业速度之快。过去那个以能源产业与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内蒙古正扛起全面发展氢能产业的“大旗”,谋求绿色转型。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氢能产业发展“开路”
内蒙古煤炭储量与产量均为全国第一,基于丰富的煤炭资源,内蒙古建立了较为发达的化工产业。同时这里也有充裕的陆上风能资源。在国家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之下,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内蒙古以“氢”赋能绿色转型。早在202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就举办了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为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指明方向。随后,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氢能发展相关的文件。以下是高工氢电梳理的当地发布的部分氢能相关政策。从中可以清晰看到内蒙古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
从以上出台政策来看,内蒙古自治区也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一系列政策将极大提升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和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推动当地氢能产业集群集聚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全自治区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指引下,内蒙古各地因自然资源禀赋及现有氢能相关产业基础不同,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氢能发展政策:
>>巨头纷纷涌入,投资积极性高涨
内蒙古自上而下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企业聚集于此,包括国家电投、中核集团、中国石化、美锦能源、华润集团、三峡集团、捷氢科技、重塑科技、新源动力、华能集团、上汽红岩、徐工集团、格罗夫、上海电气、京能集团、中国氢能、亿利洁能、中博源燃料电池、羚羊新能源等,均在内蒙古落子布局氢能。
以下为近一年内在内蒙古布局氢能产业的部分案例:
内蒙古本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之目前又出台了多项促进氢能发展的政策,这里发展氢能产业的潜能有目共睹,现获得众多企业的巨额投资在情理之中。而企业也想紧握内蒙古氢能产业崛起的机遇实现自身的跃升。
>>氢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助推新业态形成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将从多个维度将自身打造成国内特色氢能产业基地。
制氢方面,内蒙古能着力提升自身的绿氢制取与供应能力。目前,一批“风光储氢”“源网荷储氢”等绿色制氢试点示范项目已初步落实。上海电气、京能集团等四家企业将共同参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源网荷储氢一体化暨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项目;中国能建广东院中标内蒙古规模化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可生风电12万千瓦、光伏8万千瓦,电化学储能2万千瓦时,电解水制氢12000标方每小时。每年将产绿氢0.78万吨,可供20座规模为1000千克/日的加氢站使用,满足约1000辆燃料电池重型卡车需求。
在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的打造与生态建设上,内蒙古多管齐下,一手吸引一大批氢能重卡企业落户内蒙古,推进“柴改氢”替代;一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进氢能的多元化应用。
2021年9月,格罗夫鄂尔多斯中极氢能重卡生产基地和氢能产业生态建设项目正式签约。同年十月,上海集团及旗下上汽红岩、捷氢科技将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投资20亿元,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燃料电池重卡产业链。今年2月15日,鄂尔多斯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主要负责人在鄂尔多斯签署了氢能重卡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鄂尔多斯境内有运煤重型卡车、工程货车超过30万辆,在能源转型背景下,这批车辆的“柴改氢”空间巨大,可成为国内最大的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应用市场。内蒙古明确提出,2025年前,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5000辆以上,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万辆。
针对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将逐步推进加氢站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优先在氢源有保障、产业基础好、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多的区域开展示范,计划到2025年,全区加氢站(包括合建站)达到60座。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黑色冶炼行业规模较大,铁合金产量全国第一。内蒙古鼓励企业采用氢能替代煤炭作为还原剂,逐步实现冶金行业的“低碳”甚至“零碳”。在建筑领域鼓励特色发展,建设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项目;发电备用领域推进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
整体而言,基本当地煤炭资源、风能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在国家鼓励并大力推进能源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内蒙古正在大力发展氢能产业,且势头迅猛。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原标题:内蒙古氢能产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