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经的老油城玉门在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之都”之后,新能源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7月4日,由玉门油田承建的甘肃省首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主线路全线贯通。
如今,输氢管道的建成不仅加快了玉门油田的能源转型,同时也为玉门的能源发展、经济进步提供动力。
风光之城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自解放前诞生第一口油井开始,就源源不断的为祖国输送能源,同时也为石油行业输送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令人感到无奈的是2009年,玉门被认定为资源枯竭城市,曾经辉煌的油田慢慢变成一座弃城。接下来该怎么走,“油田的摇篮”就这样走向终结吗?
这一次,玉门凭借自身优势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开创了一条新的能源之路。
玉门地处西北戈壁深处,“两山夹一谷”的狭长地带,特殊的地形为东西风提供了天然通道。据测算,在玉门可用来开发新能源的土地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量在4000万千瓦以上。先后有多家“国字号”能源企业入驻,大规模的风力资源开发拉开了序幕。很快,玉门的代称便从“石油城”变成了“捕风之城”。
除此之外,去年底中国石油公司子公司玉门油田在玉门建成投运200MW光伏发电项目,还有在建的160 MW光伏发电项目、100MW光热项目。
风电场、光伏电站、光热项目的投运让玉门的资源转变为能源,玉门也成了“中国新能源之都”。
但是,“新能源之都”玉门一直探索着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新能源。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受制于天气,天气适宜风力强,光照强的时候,发电效率高,发电量大,实行并网电网承受不了。风速小和没有光照的时候发电量又会减少,所以风电、光电、光热都不够稳定。
因为并网限制电量,玉门很多的风电场一度无法满负荷运行,导致大量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不得已选择“弃风”、“弃光”,闲置部分产能。
那如何让已建成的风电场、光伏电厂、光热电厂产能实现最大化,将这些天然资源转化为稳定的能源?
风、光电的驿站—“储能”
那说到解决风、光、热等能源稳定性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储能,亦即将这些电厂高峰时产生的部分电能储存起来,等电厂发电处于波谷时再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并入电网或用在其他方面。
在玉门建设的昌马抽水蓄能电站就是这种形式。另外,玉门油田通过采用电解水制氢的办法,也可将大量的风、光、水能转变成稳定的氢能。
为什么选择将风、光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气?首先,氢气是一种清洁能能源,也是一种有效的储能方式。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能够与风、光、热等项目形成一体化综合利用。还有就是氢气可以存储、运输,供周边城市、工业生产使用。
氢气可以存储能源,但是如何从产地到用户,又是一个问题。目前看来,氢气通过管道方式运输不仅成本低、能耗小,且可实现氢气连续运输,能够实现规模化,是未来氢气运输的主要方向。
如今,在玉门油田贯通的这条输氢管道直径200毫米、长度5.77公里、输氢能力1万标方每小时、压力2.5兆帕的输氢管道,是玉门油田继200兆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后的又一个重大新能源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
这条输氢管道的建成,即解决了油田储氢难运输难的问题,又为周边企业提供氢源,意味着玉门油田在优化附近营商环境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止目前,玉门油田已经与5家企业签订了氢气供应协议,并继续努力寻找更多的有用氢意向的企业合作,扩大供应。
这条储氢管道的建成将为周边炼化工厂、材料工厂等生产单位源源不断的提供稳定能源,能够有力地拉动玉门地方经济发展。
玉门:创新之路
玉门新能源的发展其实早在1997年就已经开始,并建设甘肃省首座实验风电场。
在这之后又先后建设多座风、光、热能项目。比如2009年建设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2013年建成全国陆上连片最大的国产3兆瓦风机示范基地等。
截至目前,玉门各类电力装机累计达到458.9万千瓦,新能源累计发电526.81亿千瓦时。
今年,像这样即将开启和在建的能源项目在玉门还有17个。
前面我们也说了,建设储能项目对于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来说非常重要,其实玉门在2018年就开始建设大规模储能示范项目。
在未来,玉门规划实现风电装机17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4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2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0万千瓦。
除了发展风、光、热、水电等新能源,玉门还引进了能源器械制造和新材料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有力地推动了玉门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建设,为玉门的能源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实践,玉门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试验田”和“创新地”。能源发展之路或许不是一路坦途,但是这个曾经的老油城依然在追求更高的发展。
原标题:石油老城玉门再迎突破:又一新能源重大项目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