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为例,7月11日,全省社会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0190万千瓦,同比去年最高负荷增加了168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
尤其在“双碳”背景下,如何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同时,更多、更好地在电网中接入风电和光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新时代的现实课题,源于欧洲的“虚拟电厂”近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虚拟电厂”,即利用软件系统和信息通信技术,将分布式发电、储能和可控负荷资源聚合起来,并进行电力调度的协调优化,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等同于一个“电厂”。与此同时,它还作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获取收益。
虚拟电厂在中国的前景如何?
有机构认为,中国有望结合欧洲、美国两种模式,让虚拟电厂在中国迎来豹变。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观察者网表示,虚拟电厂在中国的难点,并不在技术,而在社会各方利益如何统筹兼顾。
“虚拟电厂”发源于欧洲,欧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实现发电资源的聚合。
全球首个虚拟电厂项目VFCPP,在2000年由德国、荷兰和西班牙等5个国家的11家公司共同推出。它以中央控制系统通信为核心,由31个分散、独立的居民燃料电池热电联产(CHP)系统组成。
VFCPP将所有燃料电池CHP系统聚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给出确定的负荷曲线时,中央控制系统CSS与现场能量管理器进行通信,协调控制每个机组的供热和供电,并无时延地跟踪预定负荷曲线,在负荷变化或需求达到峰值时优化各系统生产,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峰值负荷对配电网的电能需求。
伴随着丹麦等多国跟进,欧洲模式的虚拟电厂后来接入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平台、氧化还原电池、锂电池、光伏电站、风电场、小型水电站。目前,它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以代表企业德国Next Kraftwerke为例,虚拟电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收益:聚合发电侧能源、参与统一调控,以此避免负电价带来的损失;参与电网侧灵活性调控,以及电力交易获取收益;参与需求侧响应获取收益。
欧洲模式重在聚合发电资源,美国模式则侧重聚合用电侧资源。
例如,特斯拉与太阳能面板安装商SolarCity合作,开发了家用储能装置Powerwall。用户白天利用太阳能为Powerwall充电并储能在专门的电池中,此后就可以随时用电,用户还可以实时通过手机查看设备发电、家庭用电、储能余量和电网状况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与加州公用事业公司PG&E合作推出了虚拟电厂项目。自愿参与该项目的用户,在电网承压时每提供一度电即可获得2美元收益;特斯拉与佛蒙特州公用事业公司Green Mountain Power的合作项目,则是用户让渡部分电池控制权,允许电力公司使用储能设备中的部分电能“削峰填谷”,作为回报,用户可以用优惠价获得Powerwall。
原标题:“虚拟电厂”在中国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