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务实、和谐、奋进”是江苏省无锡市的城市精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取名“尚德”,曾是世界光伏产业的龙头大哥。
过去八年时间,尚德电力从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大陆民营企业,到陷入严重资金链危机,最终走上破产重整之路。有人认为,尚德的破产,“政府无形的手”难辞其咎;也有人认为,政府在尚德的重整中扮演了积极角色。
近日,尚德高层在破产重整后首次通过中国之声发声,称尚德将于今年恢复巅峰时期的产能水平。伴随着国内多家光伏巨头复苏,回望政企关系,企业遭遇危机时,政府怎么救,无形的手该伸多长?
政府无形的手,扶持尚德电力从创立、上市、扩张到破产重整。
2001年,尚德成立之初,无锡6家国企出资600万美元给予风险投资。尚德电力总裁熊海波回忆说,2005年,尚德赴美上市,当时有些国企并不愿退出,地方政府出面做了协调工作。
熊海波:在无锡落户以后,当时的地方政府领导,市里的和新区的,其实拉了很多这个国企进来,因为当时尚德没钱。当时准备去美国上市,当时做股权结构改革,这个政府应该起了很大的协调作用,就让国有股退出。因为没有他们的协调,这个国有股不一定愿意退出。
记者了解到,当时这些国企是以10倍甚至高达18倍的回报退出的。尚德上市后股价暴涨,创始人施正荣以186亿元身价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各地政府的纷纷效仿,一大批光伏企业相继上马。无锡市政府也鼓励尚德“做大做强”,现在看来“有点揠苗助长”
2010年之后,因自身管理不善,扩张过快,接连遭遇国际市场的“双反政策”等原因,尚德危机浮现。2012年,尚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公司,同在这一年,尚德负债总额最高达35.8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1%,资金链断裂。无锡市新区管委会主任杨二观认为,企业遭遇危机,地方政府动用财政资金,从长期来看,是救不活的,“就好像往沙漠里灌水一样,永远是填不满的。
杨二观:政府内部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包括市政府 省政府 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有的领导就问,无锡这个富的地方,这么强的实力,难道连一个尚德都救不起来吗?一般有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短时间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是救不活的,最后还是走依法破产的路,这条路是明晰的法律路径可走。
2013年3月18日,由8家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对无锡尚德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两天之后,法院裁决尚德破产重整。法院指定了10人的清算组担任尚德的重整管理人,由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构成,前后近9个月集中办公。组长杨二观说,在当时的情况下,破产不能停产才有重整重生的机会,但供货商甚至集体断货,政府做了大量协调工作。
杨二观:承诺新采购的原材料不欠钱。破供应商联盟,供应商联合起来,一家一家做工作。
儒兴科技副总裁许瑾说,清算小组有求必应,在当时的情况下,各方才慢慢安心。最终,从综合出价高,保护品牌,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顺风光电国际有限公司报价30亿接盘尚德,清偿债权人31%比例,这要比无锡市一家国企托底方案的15%清偿比例高出一倍多,债权人的利益获得最大保障。
许瑾:对政府来讲,它当然是希望无锡当地的国企去接它。毕竟尚德还是一个无锡的品牌嘛。感觉政府还是从供货商那边考虑,它当时给予的补偿的这个比例是百分之三十几,其实翻倍了。
涉及“100亿债权,500位债权人”的破产重组方案最终获得高票通过。
杨二观:在破产重整当中,政府是很理智的,又不缺位,又不越位,一方面按照破产法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去做,违法的事情不做,第二个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去招募投资人,不是按照行政的,内部指定的方式,而是按照市场化去找最好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