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08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一)氢燃料电池应用前景广阔,发展潜力较大
氢能的应用场景较为丰富。上游氢气制取的方式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提纯 制氢、电解水制氢等,氢气运输的方式包括道路车辆、铁路、船舶、管道运输等,加 氢站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氢能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交通、工业、 电力、建筑等。
(二)国内氢能产业亦处早期,产业亟待发展
我国已具备一定氢能工业基础,全国氢气产能超过2000万t/a,但生产 主要依赖化石能源,消费主要作为工业原料,清洁能源制氢和氢能的能源化利用规 模较小。国内由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生产的氢气占了将近70%,工业副产气 体制得的氢气约占30%,电解水制氢占不到1%。
(三)从制氢至加氢,国内产业链逐渐完备
1、制氢:绿氢成为重要方向
①煤制氢:从供应潜力看,中国当前煤化工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煤制氢产量大且产能分布广, 可以基于当前的煤气化炉装置生产氢气,并利用变压吸附(PSA)技术将其提纯到 燃料电池用氢要求。
②天然气制氢:天然气制氢技术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成本,由于中国天然气资源供给有限且含硫量 较高,预处理工艺复杂,导致国内天然气制氢的经济性远低于国外。
③工业副产氢:工业副产氢是指在生产化工产品的同时得到的氢气,主要有焦炉煤气、氯碱化工、 轻烃利用(丙烷脱氢、乙烷裂解)、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工业的副产氢。
④ 电解水制氢:当前电解水制氢工艺主要有碱性电解,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技术。
2、氢储运:探寻大规模运输技术路线
与传统石油燃料易运输、可规模存储的特点不同,国内氢的储运技术在能效性、安 全性上尚未完全解决。目前普遍采用的高压气氢储运方式存在储氢密度低、压缩能 耗高的缺点,而且由储氢罐安全设计冗余带来的材料成本较高。
3、加氢站:产业链重要基础设施
加氢站是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商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将不同来源的氢气 通过压缩机增压储存在站内的高压罐中,再通过加气机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氢气 的燃气站。
4、氢燃料电池系统不断进步,渗透有望加速
总之值得关注的是,在交通运输领域,与锂电池产业链相比,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更长,复杂度更高。氢能源要想通过规模化、商业化落地,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需磨练好技术“内功”,翻越制氢、储运等环节的成本“大山”。
欣欣向荣的产业生态背面,氢能产业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人力占比仍略低于全国均值,还具备一定的提升空间。
1、 美锦能源:拥有从煤炭、焦化、天然气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完整产业链体系,煤炭、焦化、天然气、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等商品的生产销售。
2、 全柴动力:控股子公司安徽中能元隽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另一控股子公司安徽元隽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3、 京城股份:有八个专业气体储运装备生产基地寄一个氢能源产业平台,公司在氢燃料储氢瓶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4、 雪人股份:公司长期从事空压机研发制造及燃料电池相关产品的研发,在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空压机、 氢气循环泵)及液氢、加氢设备方面进行技术积累以及技术布局。
5、 雄韬股份: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
6、 兰石重装:氢能源领域公司围绕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分布式氢储能技术及应用、煤气化制氢技术、大型高压气态储氢容器的研发和制造、高压大流量氢气压缩机的设计及制造等展开技术研究,为后续产业化埋下了伏笔。
7、 厚普股份:公司在稳定发展加气站设备的前提下,集中资源尝试氢能源业务的拓展,目前在加氢站建设方面已具备批量交付的能力;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安迪生测量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枪与加氢质量流量计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均已批量生产及销售。
8、 华昌化工:公司与林德有一个合资公司--林德华昌(张家港)有限公司,公司提供氢气资源,合资公司提纯,向园区内外资企业销售工业氢气。
9、 中钢天源:公司氢燃料电池用石墨双极板材料项目已完成研发,下一步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石墨材料产品方案,丰富石墨产品种类。
10、凯龙股份:湖北省最早的民爆器材生产企业之一,十四五规划布局氢能领域,目前已在氢能源核心环节,包含氢能源的制备,储运,发动机和应用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原标题:“氢能时代”大幕拉起!10家典型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