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六大重点任务、两个重大行动以及若干政策保障。
其中,六大重点任务包括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两个重大行动包括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聚焦重点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量;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发挥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作用。
记者注意到,《方案》的六大重点任务和两个重大行动中,相当多的篇幅提及光伏产品对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的支持作用。
比如在“深入推进节能降碳”部分,《方案》指出,应调整优化用能结构,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
在“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部分,《方案》指出,加大能源生产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强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规划,推动光伏、新型储能、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协同创新。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设备升级。推进先进太阳能电池及部件智能制造,提高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支持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优化实施光伏、锂电等行业规范条件、综合标准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三部委印发的《方案》中提及的“自备电厂”不再是燃煤电厂,而是依托于“光伏+储能”的自备电厂、自备电源。这意味着,分布式清洁能源和储能的模式未来将应用于工业领域,起到调整优化用能结构的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
实际上,目前储能已基本成为光伏项目的“标配”。这主要是因为储能在快速储存电量的同时,可以起到平缓短期的波动、消除最大负荷电量的作用,使得太阳能随时可以使用。据安信证券测算,目前国内配套储能项目的规模已接近50GWh,预计这部分项目将从今年起逐步落地。
而自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确立以来,光伏的市场需求长期保持着高景气度。
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00万千瓦,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为3.06亿千瓦,连续7年居全球首位。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累计并网光伏容量336.20GW;今年前6个月新增并网容量30.88GW,同比增长137.32%;单二季度新增并网17.67GW,环比增长33.75%。
原标题: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支持“光伏+储能”自备电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