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供
据介绍,《能源报告》立足“十四五”开局新形势,围绕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分析和论述,对年度能源领域发展热点进行深入剖析,对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提出了有益观点。
报告称,202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显著优化,清洁能源生产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耗强度同比降低2.7%,碳排放强度同比降低3.8%。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双双突破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发电基地加快建设。化石能源消费合理控制,煤炭、石油消费增速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0.6、2.2个百分点。
《能源报告》表明,我国能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海上风电技术、先进光伏发电技术、制氢技术、超导输电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等相继取得关键进展,自主核电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亚洲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并网,世界参数最高、容量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投运,全国最大光热电站开建,千亿方“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
报告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良好开局。“十四五”时期,要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表示,从当前能源发展形势来看,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低碳转型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为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的统一,改革创新将逐步成为能源转型的根本动力。未来一段时期,能源改革创新必须要围绕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两个主题,着重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对接,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刘吉臻认为,两份报告是电规总院以创新精神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担当,对全行业具有重大意义——它们扮演了指引低碳转型的“风向标”角色,指明了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马明伟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人人享有电力”得到有力保障。“十四五”时期,我国步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新阶段,能源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
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发展逐步进入疫情后的复苏期,能源供需格局进一步调整。我国能源行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立足当下,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之势,面临全球能源危机不断恶化的潜在风险,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个关系,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可靠替代。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当天还发布了《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电力报告》(简称《电力报告》)。该报告聚焦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是当前首要任务。围绕着力提升基础保供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方面,提出近期电力工业发展重点和举措。
电规总院副总工程师、电力发展研究院院长徐东杰表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对电力供应带来极大挑战。叠加燃料价格、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电力报告》指出,未来三年,电力需求仍保持刚性增长,电力供需总体趋紧,加之不稳定电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支撑性电源建设面临诸多约束、电网形态日趋复杂,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成为首要任务。
《电力报告》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的核心要求,是推动电力行业转型的重中之重。
原标题:报告显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