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今夏的热非比寻常,如何避免气候持续恶化?专家:关键是能源领域的低碳转型
日期:2022-08-1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wuqianx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今年夏天的‘热’,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全球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气候变化实际上已经悄然发生,所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核心举措。”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旭,在“浦江创新论坛——2022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的演讲中,研判了多个国家的“双碳”战略。

【“最重要的创新领域”】

截至2022年7月,已有130多个国家就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方案做出承诺,覆盖全球碳排放的83%、GDP的91%、人口的80%。

“先进电池、氢电解槽、直接空气捕获,这三个领域被国际能源署认为是最重要的创新领域,对2030-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减排至关重要。”张旭介绍。到2030年,全球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通过当今可用的技术来实现。到2050年,几乎一半的碳减排将通过目前处于示范或原型期的技术来实现。在重工业和长途交通运输领域,更高比例的碳减排将归功于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的技术。

【其他国家“双碳”战略的启示】


美国、欧盟、英国、法国和日本,都有哪些“双碳”战略?

未来10年,美国政府将加速零碳电力取代化石燃料发电。到2030年,美国计划零排放汽车占新车销售份额的一半。欧盟的目标是,将2030年气候目标提高至少50%,确保清洁能源技术全球领先。英国也谋求成为绿色科技全球领导者和绿色金融世界中心,政府将投资120亿英镑,并希望吸引投资420亿英镑,创造25万个工作岗位。法国的目标是,到2050年能源生产全部脱碳化、碳汇量提升2倍。日本把海上风电产业、氢燃料产业等列为重点领域,并将通过税收激励,吸引1.7万亿日元的私人投资。

这些“双碳”战略带给我们哪些启示?“首先,它们都涵盖了多维度发展目标,既包括碳减排时间节点,又包括产业转型、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等。”张旭说。

其次,高碳排部门成为“双碳”战略的核心改革领域。交通运输业是法国最大的碳排放部门(占比30%),因此法国强调交通运输的低碳化;能源系统占日本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以上,日本强调能源系统的电气化。

第三,低碳技术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首要支柱。比如,美国政府借助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加速清洁技术部署。与此同时,加强基础研发,包括绿氢、负碳技术、长效储能、新型地热系统和先进核能等。

第四,清洁技术低成本化成为科技创新目标。“低碳技术往往很贵,这也成为其阻碍市场化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张旭说,美国和日本都将技术成本作为低碳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美国在绿氢制备方面,要求10年内成本降低80%,降至1美元/千克。日本则提出到2030年海上风电的发电成本降至8-9日元/kwh。

第五,政策制定协调性成为碳中和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即使是单一产业的碳减排政策,也往往涉及多部门联合实施,一个部门是很难去完成的。比如,英国为确保“2030年停售汽油车和柴油车,2035年实现汽车零排放”的目标,在汽车销售、尾气排放、机动车税收、电动汽车供应链和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步推出了多项政策法规。

【能源的地质垄断属性越来越弱,技术成本属性越来越强】

“能源领域低碳转型是避免全球气候持续恶化的关键。”谈及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思考时,张旭说。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能源部门占当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75%左右。到2050年,清洁能源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人类社会主体能源。

“能源独立是国家安全基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也是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一个思考。”据悉,全球能源系统将从传统的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模式,调整到更多的本地化、低碳化供给模式。

“能源的地质垄断属性越来越弱,技术成本属性越来越强。”张旭认为,在化石能源时代,能源属性为“地质型”资源,主要是“靠天吃饭”;但在清洁能源时代,能源属性为“地理型”或“技术型”资源,具有极大的人为改造属性。科技创新可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推进清洁能源普及程度。

“能源系统集成化是‘双碳’战略重要基础平台。”张旭说,当今全球能源系统建立在若干平行能源产业链之上,特定能源与特定用能部门严格相连,例如煤炭-发电、石油-运输,降低了能源系统总体用能效率。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欧盟发布《能源系统整合战略》,旨在通过加强能源跨部门流动,实现能源消费总量降低1/3。


原标题:今夏的热非比寻常,如何避免气候持续恶化?专家:关键是能源领域的低碳转型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上观新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