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江苏、安徽、河北等多个省份于近日发文提倡有序用电,要求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保障民生用电。8月21日,四川省更是首次启动了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而早在8月15日,四川省就发文要求部分工业用户生产全停,放高温假,让电于民。
这意味着,以往“东部缺电,西部窝电”的常态也在起变化,打破清洁能源储能技术瓶颈已迫在眉睫。
东部地区要依靠自身努力让能源供应稳起来
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与需求存在逆向分布以及结构性矛盾,东部地区用电需求大,但能源比较匮乏;西部地区用电需求小,但能源比较丰富。
不过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近些年这些地区的用电需求规模不断增大,水电大省的四川即是一例。
与四川省基本同时,近期上海市也加入“省电模式”。由于上海市的电力来源中,外来电力约占45%,且以来自三峡和西南地区的水电为主,所以四川等西南地区输出的电力供应减少,上海也不得不被迫加入“省电模式”。
这意味着,东部地区要加大自身努力,才能让能源供应稳起来。
不过,从总体上看,这并未改变区域间的不平衡。解决西部地区“窝电”现象仍是缓解东部地区“缺电”的一大途径。
因此,要加快完善电力市场建设步伐,优化跨区域电力调配。通过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建设,实现电力资源跨区域大范围优化配置来解决“窝电”和“缺电”区域不平衡问题。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各省电力市场建设目标不一致、市场规则和交易品种不统一,省际间市场协调难度较大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电力市场从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电力资源。
因此,要逐步完善中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完整市场体系建设,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逐步开设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输电权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等,优化跨区域电力资源调配。
打破清洁能源发展瓶颈,让“垃圾”电源成为“用电自由”的钥匙
对于我国“缺电”严重的华东和华南地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破清洁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优化用电结构。从我国总体能源结构看,我国的“清洁能源”即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总体占比为6.99%和2.26%,在总体上占比较低。“清洁能源”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售电市场它们并不受青睐,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被戏谑的称之为“垃圾”电源。主要原因在于风电和太阳能电源并不稳定。太阳能只是在白天晴天才有,风力发电也由于风力等级大小不受人为控制,导致风力发电也较难通过现有设备稳定使用。而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案是发展储能技术,依托储能设备解决“清洁能源”在发电周期和发电时间上的不稳定性。不过,依托现有的储能设备无法在技术上实现对未来可持续储能的需求。根据美国能源部2020年发布的储能报告《能源储存重大挑战:能源储存市场报告》显示:全球现有的七大储能技术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抽水蓄能水电、压缩空气储能、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建筑热能储存技术等,然而依托现有的七大储能技术储存的能量仅仅占“清洁能源”发电量的万分之八点三。
因此,如何突破储能的技术瓶颈,决定了未来东部地区能否从“内部”解决“缺电”现象的关键。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近些年用电需求规模不断增大,未来“窝电”现象有可能会通过内部消化而得到缓解。如果我国东部地区不抓紧突破“清洁能源”的技术瓶颈——“储能技术”,未来“缺电”将会更加严重。因此,从现实角度看,我国东部地区要加大研发力度,突破储能技术瓶颈,才能实现东部地区“用电自由”。
综上,从短期看,解决西部地区“窝电”现象,是实现发电和用电协调,缓解东部“缺电”的一大途径,而从长期来看,从技术上突破清洁能源储能技术的瓶颈,优化东部地区用电结构才是实现东部地区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的核心问题。
原标题:打破清洁能源储能技术瓶颈,让能源供应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