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川渝能源互保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实现电力水火互济,天然气平峰互保,成品油毗邻互供。
据介绍,近年来,四川水电每年送重庆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枯水期重庆火电送四川电量约5亿—8亿千瓦时。川渝基本实现天然气管道“一张网”,2021年四川净输入重庆天然气量约30亿立方米,迎峰度冬期间重庆相国寺储气库上载川渝环网调峰气量约4亿立方米。川渝毗邻地区成品油跨省互供每年约30万吨。
近年来,川渝能源产业链发展也提档升级,在水电开发、页岩气开发、储气库、天然气管道以及能源终端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多方合资合作。共同举办了川渝电力企业电力交易职业技能大赛等行业交流活动,强化能源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链等领域的技术互动、市场共赢、人才共育。
在能源合作机制方面,川渝联合印发了《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方案》,并共同谋划川渝能源重大项目20个,总投资达9000亿元。
另一方面,客观来看,对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用能需求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的要求,川渝能源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难题。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称,随着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预计到2025年,成都最大供电缺口预计达到500万千瓦,重庆电力缺口也不少;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供应仍将紧平衡。
更需要注意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整个川渝的负荷中心,川西至成都城市群负荷中心以及川渝之间的电网网架结构相对薄弱。区域内2/3以上的成品油、煤炭依靠外来输入,但成品油管道有效输送能力仅消费量1/3,煤炭运输通道的运能不足、运价偏高。此外,川渝能源产业链还有待完善。
因此,下一步,川渝两地将推动近日出台的《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尽快落地落实,围绕建设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推动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提高能源安全储备能力等主题,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川渝一体化能源保障体系。
原标题:川渝加快建设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构建能源协同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