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温州擂台·六比竞赛”现场会上,苍南亮出华能苍南2号海上风电项目参与比拼。
这是苍南今年在建的第3个海上风电项目。3个项目加起来,在建装机容量突破了百万千瓦,是全省县(市、区)最多的。
开发海上风电,苍南可以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谋划10余年,今年终于进入集中建设期。在没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苍南如何才能后来居上?
为什么晚?
晚,是因为难。与陆地施工不同,海上施工受天气、海浪等自然因素影响大。苍南海域多台风,涌浪频繁,洋流变化无常,作业困难重重。
简单做个对比:目前国内离岸最远的江苏大丰H8-2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超80千米,但水深只有7.5至20.9米;而苍南首个施工的4号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仅36千米,水深则达到了27至35米。
可以说,往前推几年,当时的技术条件还难以在苍南落地。苍南4号海上风电在建设过程中,就遇到了施工窗口期短、打桩困难等一系列难题。建设方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尝试,比如工程承台钢桩长度达到134米,刷新了国内工程打入桩的长度纪录;承台混凝土作业模式也从传统的海上现浇调整为陆地预制。
由于动工晚,直接导致苍南的海上风电工程错过了政策红利期。从今年开始,海上风电国家补贴已全面取消,上网电价近乎腰斩,进入平价时代。华润苍南1号海上风电便是国内首个开工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没有了补贴,运营压力陡增。
为什么集中爆发?
在“六比”现场会上,苍南列举了今年强动能的重大项目,和海上风电相关的占了一大半。
总投资240亿元的3号和5号海上风电年内核准,总投资76亿元的1号海上风电并网发电,远景苍南零碳产业基地总装生产中心投产,总投资6亿元的华润氢燃料动力电池项目和总投资5亿元的风机电机头部企业江苏新华永项目年内开工……动辄数十上百亿的项目令人振奋。
从苍南层面讲,传统制造业体量偏小,需要寻求未来的支柱产业。苍南打出了“千亿核电”与“千亿风电”的未来产业目标,在政策支持上必然全力以赴。比如华能苍南2号海上风电从签约到核准仅用时4个月,创下全省同类项目核准最快速度。
但作为追求利润的企业,为何在政策红利消失后纷纷落户苍南?他们看重的同样是未来,是市场前景。截至2021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还不到陆上风电的十分之一。在技术不断升级,建设难度、运营成本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靠近电力消费中心的海上风电优势渐显。经论证,苍南风电场资源规模可达1480万千瓦,接近三峡水电站的三分之二,开发空间巨大。
如何后来居上?
我们先来看看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历程。2007年,我国海上风电起步阶段,海上风机单机容量停留在1.5MW的层次,目前已突破10MW。江苏盐城被称为“海上三峡”,历年共建成23座海上风电场,风机1355台,总装机容量5520MW,平均每台风机的装机容量约4MW。
那苍南是什么情况呢?苍南1号海上风电项目的单机装机容量达到了10MW,是10MW大叶片抗台机型在国内首次商业化应用。而华能苍南2号海上风电项目则全部安装8.5MW风电机组。也就是说,目前苍南的单机装机容量比盐城至少翻了一番。
后发的优势,在于绕过了前期的发展阶段,直接享受“低成本、高效率”。但后发的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终将被新的后来者追上。
要锁定优势,必须后发变“厚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掌握前沿科技。苍南已有谋划,远景苍南零碳产业基地总装生产中心、风机电机头部企业江苏新华永项目、华润氢燃料动力电池等产业链项目陆续落地。但外引还不够,还要内联。温州不乏相关领域的佼佼者,比如瑞安的永安机械生产的液压冲击锤,就打破了海上风电打桩锤的国外垄断。
海上风电,真正的战场在深远海。目前,深远海海上风电的技术还不成熟,风电场建设、电力输送、制氢等环节都存在难题。温州未雨绸缪,引进了金风科技的深远海漂浮式研发总部基地,这样的近邻更要多多走动。
原标题:浙江苍南风电从“后发”变“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