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项目实现上面发电下面种植
九月,沾益区菱角乡刘家庄村的千亩万寿菊进入盛花期,一片金色的花海在乡间随风逐浪,花海之上,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花海中,村民们一边忙活一边闲聊。“刘家庄村的改变,得益于我们村建设的农业光伏产业项目。”刘家庄村党总支书记何忠华说。
荒村成了“宝地”
刘家庄村以前是个“荒山村”,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家种地。老人年老力弱,守着大片的土地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土地成了荒地。
刘家庄村的“农光互补”项目
2021年,菱角乡引入农业光伏产业项目,第一期工程就放在刘家庄村。菱角乡人民政府乡长张靖介绍,菱角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是“十四五”期间沾益首个开工建设的新能源项目,该项目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在土地上层建设太阳能光伏组件,地面上种植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形成“上面发电、下面种植、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农光互补模式。“这种模式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把菱角乡的偏坡地、荒地都变成了致富增收的宝地,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张靖说。
项目推进初期,由于村民们不了解“农光互补”项目,大多不愿把土地流转给公司。“以前村里也有企业来投资项目,不过没做多久就撤资了,农民因此受了损失,就不敢再接受投资项目了。”何忠华说。
何忠华(右一)带领村民研究万寿菊种植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刘家庄村决定采用“光伏+乡政府平台公司+农业+农户”的合作模式,由村级分公司兜底出资向村民流转2300亩闲置的荒地、偏坡地,再将这些土地以950元每亩的价格租给华能清洁能源(曲靖沾益)有限公司建设光伏项目。项目建成后,再以30元每亩的价格从公司手中租回土地,转租给村民、外来承包者种植大豆、蔬菜、万寿菊、牧草、辣椒等粮食与经济作物。
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工,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帮助农民增收,菱角乡牵头搭建了务工组织平台,由村级分公司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以来,共组织了2万余人次进行务工。
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
“农光互补”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刘家庄村村民崔木先承包了60多亩荒地用于种植万寿菊,万寿菊进入盛花期后,崔木先一家人忙不过来,雇佣了8名村民帮忙采收万寿菊。“以前这些荒地用来种玉米,每亩产值最多500元,而现在种了万寿菊后,每亩产值能达1500多元。”崔木先说,今年,他家60亩万寿菊预计能获得9万余元的收入。
村民忙着采摘万寿菊
万寿菊花海中一片忙碌景象。65岁的村民陈加光背着满满一袋万寿菊从花海中穿越到路边,路边已堆着六七麻袋采摘好的万寿菊,这是陈加光和老伴一天的采收成果。提起采收万寿菊的收入,陈加光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我们老两口只能放放牛、种点粮食,就没有其他收入了。现在,我们有空就来采花,既不耽误放牛种地,我们俩一天还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
万寿菊花海也惠及了周边县市区的群众。47岁的高客芬是宣威人,听说刘家庄村招收万寿菊采收工人,便约着几名同村妇女一起来到刘家庄务工。“我们要等花期过了再回家,估计来这一趟能挣个四五千块。”她指着花海中的老人说:“跟我们一起来的那个老人80多岁了,手脚比我们还快,她一天就能挣200多块钱呢!”
村民采摘万寿菊
何忠华算了笔账,一年时间不到,刘家庄村的集体经济已经突破了百万:2300亩的土地流转服务费120余万元,劳务用工服务费10万余元,预计今年村集体种植的万寿菊产值达30余万元。
刘家庄村取得百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后,把村集体经济用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村里修起了硬化道路,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疏通了房前屋后的沟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原标题:光伏下面种满花,曲靖沾益区村集体经济轻松过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