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培育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探索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
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堪当重任。今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胜之年,作为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这里的新兴产业呈现出哪些特色亮点,又有着怎样独树一帜的发展动能,记者进行了采访。
生态繁荣 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全面开花
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此次《意见》对于山东新兴产业谋划的最大亮点所在。《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集群。打造集成风能开发、氢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建设等的海上“能源岛”。
“技术先进、绿色低碳,是我们项目最大的特色。”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经济区的金能沐官岛海上光伏发电项目,由金能科技旗下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61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1000MW,其中一期项目装机129.7MW。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期预计明年底建成,项目采用渔光互补模式,利用海域滩涂建设1000MW光伏发电以及变配电和储能设施等,采用智慧光伏云平台融合智慧渔业系统,形成渔光互补、绿色赋能。
渔光互补模式下的绿色赋能,将为企业带来什么?据测算,金能沐官岛海上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13亿度,年节约能耗40万吨标准煤、减排CO₂约104万吨。同时,光伏发电项目与高端化工形成密切互补,光伏绿电主要由金能位于董家口化工产业园的高端化工项目就地消纳,支持绿色能源替代和低碳发展,创新新能源与高端化工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作为青岛市高端化工产业链链主企业,金能化学开创了青岛高端化工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产业带来新机遇。金能科技此前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了金能新能源(青岛)有限公司下属公司,从事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业务,新公司的设立可以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寻找利润增长点,增厚公司业绩。
海上光伏发电项目示意图
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青岛,像金能沐官岛海上光伏发电项目这样依托海洋优势的特色产业,可谓从出不穷。《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2021》显示,青岛新增海洋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沿海城市前列。2021年,全市海洋新兴产业新注册成立企业1018家,同比增长22.9%。其中,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现代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高技术服务4个行业新注册企业数量均居沿海城市前3位。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近来刚刚实现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这艘船被称作“移动的海洋牧场”,通过在深远海养殖工艺设计、船舶工业改造、信息化集控、深远海养殖运营管理等多个前沿产业领域的一系列突破,实现了新兴产业对于传统养殖的“向下兼容”。
例如,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一直是传统粗放养殖的一大弊病。对此,养殖工船以我国自主研发的船舶适渔性设计为基础,打造集养殖水体交换、智能投饲、水质调控、减振降噪和智能集控等系统于一体的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构建起养殖环境因子可控的“高效绿色工业化”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传统粗放养殖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问题,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1号”在青岛建造、在烟台总装交付。“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深入实施,BG136抗肿瘤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青岛、烟台、威海3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全面完成示范任务。2021年全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59处,占全国的39.3%,获批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1个,产能规模达45.1万吨/日,居全国第一。2021年11月,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从政策上,进一步推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动能强劲 创新平台助力新兴产业走上巅峰
某种程度上说,新兴产业代表着先进动能,而先进动能的持续一定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持续赋能。《意见》提出,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
眼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刚需”配套,汽车充电网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被寄予厚望。作为工信部国家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网能源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唯一承建主体,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八年,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充电网行业龙头。而支撑企业走上巅峰的关键,正是来自于对新动能的持续追求和不断创新。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电能大比例来自于燃煤发电,无法从根本上支撑起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的需求。而在企业位于青岛崂山区的工业园,通过微网箱变、屋顶光伏和储能电机组成微网系统可支持100辆电动汽车充放电。当断电时,微网系统可无缝切换支持重要负荷持续工作1小时。据测算,过去一年,仅这一个工业园区就能减少碳排放3800吨。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特来电通过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体系,深度链接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平台具备条件的可调度资源容量超过1300MW,不同场景下已调度容量超过300MW,总调度电量超过30000MWh。通过电力市场开放,2022年1-6月,公司新增2亿度绿电消纳,有效地支撑了大规模电动汽车发展的用能需求。
而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穿梭往来,施工进展有条不紊。项目承建方、中建八局四公司负责人丁辉介绍,产业园一期工程第一批厂房预计将于2023年3月交付使用,2023年12月项目将整体交付。
这个项目从落地之初便备受关注,作为打造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新高地载体,将打造全球最大的虚拟现实研发制造基地。其中,除了将吸引和集聚虚拟现实产业链配套企业,项目还是当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将搭建国内顶级科技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创新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去年,山东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速,6家省实验室获省政府批复,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发展到31家,备案新型研发机构356家,初步构建了独具山东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韩绍华近日表示,山东将持续鼓励重点企业联合各类创新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头承担国家和省重大创新任务,开展原创技术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机制护航 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新兴产业正如生命力旺盛却也无比稚嫩的幼苗,要茁壮成长,离不开沃土的滋养。《意见》提出,健全动能转换的市场化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近日,第17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7)“海洋组学与再生医学”分会场在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启幕,青岛华大智造新一代小型化基因测序仪DNBSEQ-E25量产基地首度公开亮相,这也成为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聚力打造基因科技为先导生命健康产业的又一硕果。据介绍,2022年1-6月,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基因科技产业产值22.89亿元,同比增长超60%。
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技术引领的同时,更有资源要素的鼎力相助。去年底,作为西海岸新区首支专注于生命健康产业投资的基金,青岛华大共赢二号生命健康产业创投基金正式落地。该基金除吸引了华大基因、国发股份等产业方,更有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母基金以及省、市、区三级政府引导基金出资,规模达5亿元,旨在通过投资基因科技、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领域优质项目,不断优化西海岸新区产业布局,为项目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事实上,资本对于新兴产业的兴趣和推动力,正在山东加速显现。以青岛为例,上半年,青岛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3%和11.1%,分别快于全市投资7.7个和6.5个百分点。
腾笼才能换鸟。《意见》提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企业率先淘汰低效落后产能。
新兴产业加速下场,折射的正是山东坚定退出落后产能的决心与魄力。钢铁、煤炭、电解铝、地炼等在山东基础好、有优势的“两高”产业,恰恰是山东过剩产能淘汰的重点对象。2018年以来,山东大力推动地炼企业转型升级,累计整合退出地炼产能2352万吨,整合转移炼油产能780万吨。2022年山东还将整合退出1520万吨地炼产能。与此同时,2018年以来,山东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8万个,投资规模居全国首位。
眼下,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山东当之无愧的新动能。2021年,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1.2%;新增上市公司37家,其中代表新动能、高科技的上市公司占比超过七成。
山东推进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105个雁阵形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7万亿元,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医疗器械等4个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认定首批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随着《意见》发布实施,依托新兴产业,山东正向着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目标阔步前行。
原标题:海上光伏发电项目助山东掘金海洋特色新兴产业